17國首度達協議「停止敵對行為」未有約束俄軍空襲敍利亞一周內局部停火

17國首度達協議「停止敵對行為」
未有約束俄軍空襲
敍利亞一周內局部停火

敍利亞打了五年的血腥內戰稍微露出和平曙光,美國、俄羅斯等17國前天在德國慕尼黑達成協議,同意多方一周內「停止敵對行為」(cessation of hostilities),是首次有正式暫停戰鬥協議,向實現全面停火邁前重要一步。不過,外界對美俄能否勒住前線交戰各方存疑,特別是俄國空襲行動和對付伊斯蘭國(IS)的攻擊都不受約束。美國國務卿克里坦言,協議成功與否「關鍵在於落實」。

這場造成25萬人死亡、超過540萬人流離失所的內戰,原本是尋求推翻巴沙爾政權,但衝突衍生的人道危機和地區問題不斷惡化,大量難民湧向歐洲,更恐怖是IS乘機崛起,促使國際社會希望尋求解決辦法。本月初,敍利亞政府和反對派在瑞士日內瓦的和談破局後,幕後最具影響力的美國和俄羅斯直接磋商,主導今次慕尼黑方案,為月底各方重開日內瓦和談鋪路。

受到伊斯蘭國和俄軍戰機夾擊的敍利亞難民,湧到土耳其邊境保命。 路透社

擴大人道救援 補給糧水

根據協議,敍支持和反對巴沙爾政權國內外各派武裝力量將在一周內暫停交火,對IS和勝利陣線等恐怖組織的攻擊例外,並在本周內擴大人道救援。國際敍利亞支持小組(ISSG)將成立工作組監察停火,並劃出人道救援通道給聯合國,為被圍困地區如代爾祖爾、馬達亞和巴特納等的平民,補給糧水和藥物以解燃眉之急。包括中國在內的17國代表,將會監督和落實物資運送和派發。
俄羅斯會前提出3月1日停火,美國則要求立即停火,這次中間落墨,外交官和分析指來自歐洲盟國的壓力越來越大,要求華府盡快結束敍利亞內戰,避免再有大量難民湧入歐盟;俄羅斯方面也希望見好就收,軍事介入敍利亞內戰後,已成功保住親俄的巴沙爾政權,連日空襲更助政府軍在西北戰線逼得反對派節節敗退,鞏固目前戰果是最符合俄羅斯利益。

俄軍空襲成停戰關鍵

可是,美俄雖有意停火,但前線交戰方是否願意遵守卻是另一回事,特別是敍利亞反對派不滿俄軍空襲不在約束之列,質疑慕尼黑協議最多一周後才實施,會給予俄羅斯時間以打擊IS為名,加緊空襲反對派據點。只要俄軍繼續助陣,前線的敍利亞政府軍不會肯罷手,多數會趁機擴大戰果。
為安撫反對派,美國承諾會繼續訓練和軍援反對派,並指阿聯酋和沙地阿拉伯同意派特種部隊,加入美國培訓當地遜尼派戰士之列。英國和土耳其警告,要實現停火和展開人道救援行動,關鍵在於俄軍會否在日內停止空襲。
英國《衞報》/ 美國《紐約時報》/ 《華盛頓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