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上月24日經歷逾半世紀以來最強寒流,市區地面氣溫跌至最低3°C,多處只見落冰粒(ice pellet)和凍雨(freezing rain);不過在香港西北面的廣州,市區地面氣溫雖只跌至5°C,相對濕度更在40%的乾燥水平,但當地中午前後仍飄起雪花,是87年來首次。原來地面氣溫即使高於冰點,只要濕度夠低,雪花則不易融化,可順利降落地面。
記者 李鈺廷
民間氣象網站「香港氣象交流中心」發表網誌,指廣州當日早上8時至下午2時,離地面300至500米以上的高空均低於0°C,只是300至500米以下才高於0°C,市區地面氣溫在5°C左右,相度濕度約40%,即是雪花由6,000多米高空降下,直至近地面的300至500米才進入高於冰點的空氣,但雪花是否融化,除視乎地面氣溫會否高於冰點太多外,還包括濕度是否夠低。
如果空氣濕度夠低、夠乾燥,意味空氣中的水份子數量較少,與雪花碰撞的機會較低,難以用傳導(conduction)的方式令雪花融化;空氣夠乾燥、水份不飽和,亦會增加蒸發量,即使雪花最外層融化成水,並蒸發到空氣中,但由於蒸發的過程要吸走雪花大量熱能(潛熱,latent heat),反而令雪花內層的溫度更低、更難融化,可順利降落地面,原理正如下雨淋濕身後,若自然風乾會感到特別寒冷,容易著涼,這是因水份蒸發後,抽走皮膚不少熱能。
反觀香港,當日地面氣溫較廣州更低,最低只有1至3°C,至於相對濕度,中午至下午大部份地區更只有30至50%,以近地面的天氣狀況而言,確實具備條件下雪,可惜在香港約2,000至4,000米高空,氣溫高於0°C,而且濕度極高,雪花較易融化,即使雪花在350米至2,000米再次進入低於冰點的空氣層,已融化的雪花也只會凝結成冰粒(ice pellet),或凝結在尚未融化的雪花上,形成霰(軟雹,graupel),而非看見飄雪。
雖然廣州市區可算是87年來首次落雪,但廣東省氣象台則定義為雨夾雪(霙,sleet),認為近地面氣溫仍高於0°C,雪花只是來不及完全融化,便降至地面,形成飄雪,但強調並非純雪(s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