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因為一本關於習近平「情史」的禁書,導致銅鑼灣書店5人「被失蹤」至今,書店至今未有開門營業。本港另一以售賣內地禁書聞名的「1908書社」也於上周一結業,書店創辦人李丹表示,結業是基於商業考慮,因預期未來1年內地自由行來港數目不會回升,只會更少,特別是銅鑼灣書店事件經媒體熱炒後,顧客肯定認為中央政府在打擊禁書,敢於到書店買禁書的內地人將會更少。
店主料內地顧客減少
1908書社在2012年開業,位於尖沙嘴北京道樓上商舖,書店取名自內地第一部憲法頒佈的年份1908年,由曾獲美國「銳步人權獎」的北京人李丹開辦。書店除售賣內地禁書,也有歷史、文學及詩歌等書籍,更是不少獨立電影的放映場地,曾放映多套關注西藏人權問題的電影等。書店開業近4年,有指一直虧蝕,至近月每周更只營業兩天。
對於書店為何不轉型售賣其他書籍,李丹接受本報訪問時解釋,香港人買書的不多,書店顧客一向以內地人為主,隨着內地自由行減少及銅鑼灣書店事件後,預料顧客將進一步減少。至於日後會否轉型經營其他業務,他稱仍在考慮,暫未有定案。
■記者伍雅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