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年一開始就不太好過,年尾台灣南部發生地震,年初一香港就因小販擺賣衝突引發旺角騷亂,人心浮動,台灣的是天災,香港面對的則是人禍。未來一年,香港人要平平靜靜,難矣,只因政局由權術野心所主導,這番折騰恐怕還有長時間要香港人承受。過去一年大家都過得不開心,在心情鬱悶之時,拿起剛出版的日本詩人宮澤賢治詩集中譯本翻看,這是他第一本中文繙譯詩集,收錄了生前出版的《春天與修羅》作品及過身後才發現的重要作品:〈不輸給雨〉。
我們認識日本詩人宮澤賢治作品,是來自三一一大地震後,日本演員渡邊謙低沉地誦讀〈不輸給雨〉的YouTube video,這首詩當時撫慰了無數日本人受創的心靈,朗讀有中文字幕,十分淺白,用字樸實無華,但有激勵人心的作用。
宮澤賢治是誰?他生於1896年東北岩手縣,今年剛好是誕生120年紀念,他家境富裕,是虔誠佛教徒,任教農村中學,喜愛貝多芬及巴哈音樂,也熱愛土地、農民。他的文學成就在生前不為人注目,當然無法與夏目漱石、森鷗外等文豪相比,1933年只有三十七歲就辭世。他生前自編出版過唯一的詩集《春天與修羅》,但仍有少數獨具慧眼的文學家看到宮澤賢治詩作的獨特性,日本近代著名詩人高村光大郎指:「岩手縣花卷的詩人宮澤賢治就是罕見的胸懷宇宙的人……」但今天根據朝日新聞調查,他受歡迎程度超越村上春樹、太宰治、森鷗外、三島由紀夫等文學大家。
最聞名作品 生前從未公開
他最聞名的作品〈不輸給雨〉,卻從來未想過公開發表,是一首寫給自己的作品,這詩是寫在自己手札內,生前從未公開過,而這本手札是他去世後隔年才發現,賢治的弟弟拿着哥哥生前遺物去東京出席友好至親的聚會,席間有人見到手札,打開之後看到這首詩,當時立即翻拍為照片,一首傳誦數十年的詩作是這樣面世。賢治去世前兩年一直卧病,〈不輸給雨〉是他寫下對自己的期許,可以說是他人生的終極理想,因為是給自己的詩,毋須甚麼文字修飾,真誠直白,直指本心,亦因此其精神得以穿越時空,感染下一個世紀的人。此詩其實沒有名字,所以就拿了第一句作詩名。這是首日本小學生也會念的詩。
「沒有慾望∕絕不發愁∕總是靜靜微笑着∕不被稱讚∕也不讓人感到苦惱∕我就是想成為那樣的人」。當日災後東北居民那種堅忍,在新聞前不會嚎淘大哭,呼天搶地,不就是宮澤賢治作為東北人的自我期許嗎?天災時冷靜面對,而人禍當前,大家雖未必選擇成為抗爭者,但也可以做個不袖手的旁觀者。
為紀念出生120周年,終於有第一本中文詩集出版,詩並不易譯,其實譯本也是一次新的創作。譯者顧錦芬女士現任淡江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副教授,在日本東北大學修讀博士,研究宮澤賢治與日本兒童文學,為了繙譯此書,多次拜訪岩手縣賢治故鄉及與他弟弟作訪談,嘗試多瞭解賢治生平及當地風土人情。
新年伊始,就以宮澤賢治的〈不輸給雨〉,與台灣及香港的朋友共勉。
〈不輸給雨〉
不輸給雨 不輸給風
也不輸給雪和夏天的酷熱
擁有強健的身體
沒有慾望 絕不發怒
總是靜靜地微笑著
一天吃四杯糙米
味噌和少許蔬菜
所有事情都不考慮自己
好好看仔細聽並且去了解
然後不忘記
住在原野的松樹林蔭下的
小茅草屋
若東邊有生病的小孩
就去照護他
若西邊有疲累的母親
就去替她扛稻束
若南邊有瀕死之人
就去告訴他不必害怕
若北邊有人吵架或訴訟
就告訴他沒意義 算了吧
乾旱時節流淚
冷夏時慌亂地奔走
被大家稱作木偶
不被稱讚
也不讓人感到苦惱
我就是想成為
那樣的人
撰文:劉細良
編輯:李寶筠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