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區巡查時黃文浩總是一身裝備,戴上口罩,然後進入工地量度周邊的電磁波、硫化氫或一氧化碳有否超標;當看見工人工作姿勢不正確,又或通風欠佳恐天熱中暑,他都設法減低危害,始終人命攸關。
勘察工地危機防患未然
初入行時,黃文浩跟師兄到工廠區巡查,師兄離遠嗅到陣陣臭蛋味,那是低濃度的硫化氫味道。他們循臭味追查,找了好幾間,終在一間工廠的污水設施找到臭味源頭,量度出硫化氫濃度近300ppm,儀器發出危險警號,「過咗200ppm,1分鐘內就會暈」。事出突然,他們立刻疏散工友,並發出停工令及檢控。
大學畢業後黃文浩從事工程工作,那年頭地盤環境安全欠佳,工人中暑屢見不鮮。後來他加入勞工處當職業環境衞生師,這職系有近40年歷史,前身是工業健康組,預防職業病及提升工人健康水平。他說最常見是化學品沒貼上標籤,工人胡亂混合使用,易生意外,甚至傷亡。他要製定行業指引,由上而下教育僱主和僱員,保障工作安全。
黃文浩經常要巡查寫字樓、工廠及食肆等,鑑定和評估工地環境,有時更要半夜出動。港珠澳大橋涉及不少隧道爆破工程,通常於凌晨進行,爆破會產生灰塵、阿摩尼亞或氮化物等。他曾跟同事凌晨突擊巡查,視察爆破程序有否做足灑水、通風等安全措施。
消防員的職責是救急扶危,職業環境衞生師的工作就是防患於未然。每次乘車經過地盤,黃文浩都會探頭一看,見到工地添置了太陽傘、吹風機或休息室,環境改善了,他就知道工作沒有白費,「努力係有成果」。
■記者王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