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
中港經濟波譎雲詭,外資藉機興風作浪。揚言沽注一擲、部署重倉沽空港元及人幣的對沖基金經理巴斯(Kyle Bass),接受《蘋果》電話專訪時揚言,中國銀行體系過份膨脹,經濟下行將引爆信貸風險,料未來3至6個月後將踏入危險期,而經濟相連的香港將不能倖免,港銀行體系或受衝擊。
記者:周家誠
於美國達拉斯創立Hayman Capital的巴斯,屬首位以真金白銀沽空港元及人幣的對沖基金,規模達數十億美元。其成名之作,要數06年逆勢賭跌美國樓市,次按危機發生後,賺取逾倍數計利潤,惟此後基金投資表現平平。
巴斯在電話中指,中國銀行業信貸由06年3萬億元人幣,上升近10倍至去年34萬億元人幣,中國經濟放緩,遇上不良貸款率上升周期,以過往經驗計信貸損失或達10%,意味錄得3.5萬億元人幣損失。「屆時中國政府將會用盡一切方法注資銀行,要記住這並不是世界末日,但救市政策將會使人幣貶值30%」。
預料最快3個月後應驗
現時人民銀行外滙儲備約有3.2萬億美元,惟巴斯指部份注資入亞投行、國開行及進出口銀行等,流動性並不高,故實際具流動性儲備僅約2.1萬億至2.2萬億美元。以目前資金流走規模,加上銀行重債及壞賬率高,巴斯認為未來3至6個月將出問題,18個月內則衍生危機,「或許我推測的時間並不準確,但從數據所見,內銀危機的確會爆發」。
巴斯形容,香港與中國經濟關連度極高,「計及商品及服務業,本港出口貨值54%是往內地,而港銀內地相關貸款更是本港生產總值(GDP)約300%」,意味內銀體系一旦出現危機,將牽連本港,經濟及港滙均堪虞,聯繫滙率或會被衝擊,故此港元亦成沽空對象。
陳德霖曾指有人危言聳聽
此外,巴斯說:「金管局總裁陳德霖絕對有決心及能力維持聯繫滙率,毋庸置疑,但問題是若果內地經濟出現問題,香港未必有能力維持聯滙,這一切都繫於中國經濟。」
《華爾街日報》上月報道指巴斯造淡倉沽空中港後,陳德霖翌日在《匯思》撰文,不點名批評當市場出現大波動,就有人危言聳聽,製造不安、悲觀、恐慌情緒,目的是趁跌市圖利。
陳德霖文中重申,金管局維持聯滙的決心及能力,均毋庸置疑。
有人質疑對沖基金甚少打「開口牌」,巴斯坦言,在如此龐大的中國、香港銀行體系中,笑言自己僅是小角色,「這並不是一位來自達拉斯的投機者與金管局對決,這是錯誤演繹,問題是銀行體系失衡最終出現,你我有沒有參與根本不重要,最重要是事件將會發生」。
巴斯未肯透露以何種金融工具沽空,以及實際沽空規模,只重申今次是近10年首次售清投資組合內股票,利用當中85%沽空港元及人幣,其餘則為亞洲貨幣。
上海商業銀行研究主管林浚泓認為,巴斯立論主要是假設內銀體系出現危機,「其實最壞嘅情況已出現咗,內地股市大瀉,但內銀資產冇大問題」。中國與美國金融系統不同,內銀間沒有太大業務關連,不容易構成骨牌效應。
林浚泓唯一認同的是,若中國出現經濟危機,香港將受牽連,惟前提若未出現則難實現,「就算本港銀行體系真的出現問題,金管局真係要注資,同聯滙是否要脫鈎,屬兩碼子事情,就算要挽救銀行都唔會畀佢脫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