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股市重開,大家的問題不是會不會紅盤高開,而是會跌多少?是五百點、八百點或是一千點?以過去幾天外圍的動盪不穩情況來看,今天市況大有機會一面倒大跌,市場及小投資者可得有心理準備,注意風險,不要過份進取或輕率入市撈底。
市場避險陷惡性循環
即使股市跌幅比預期少也不意味萬事大吉,因為金融市場近況反映市場信心再明顯轉壞,隨時令金融動盪惡化成另一次重大危機,進而影響已逐步惡化的全球經濟。今次環球大跌市的觸發點有好幾個,其一是油價再次大幅下跌把先前的反彈幾乎全數抵銷,令油價重回30美元以下的水平。其二是投資者開始擔心石油相關企業的財務狀況,市場不斷有傳聞指有大型油氣企業因財團可能申請破產保護。其三是擔心大型銀行對石油企業的巨額貸款可能因油企「出事」而變成呆壞賬,影響盈利表現之餘更可能削弱它們的資本充足比率及穩定性,從而引發新一輪的銀行系統性危機。
事實上過去幾天引領股市大跌的正是石油及銀行類股份,多家大型國際銀行如德意志銀行跌幅高達一成,其他如巴克萊、匯控、花旗跌幅也在5%以上。
油價大跌油企財團對其他行業及整體經濟當然有影響,特別是投資開支大減將令疲弱的經濟雪上加霜。但要說油企出事損害銀行系統的穩定性未免太誇張。畢竟,相關貸款佔整體銀行貸款比率有限,跟樓按、按揭相關產品數以萬億計不一樣;即使有部份石油企業貸款變成壞賬也只會削減銀行利潤或令銀行由盈轉虧,不致出現火燒連環船的系統性危機。
真正的問題也許是金融海嘯後引發的信心危機及風險重估(risk reassessment) 過程仍未過去,投資者們仍如驚弓之鳥般容易出現集體避險的心理及行動,加劇金融市場的震盪及震幅,形成一個越避險信心越弱的惡性循環,令過去幾年不管股市、商品、債券市場比「過山車」還要波動不定,並蒸發大量財富與購買力。
應該看到,銀行體系最大的資本、最重要的基礎不是有多少資金,而是外界對它有多少信心。市場風平浪靜信心滿滿時,銀行借貸積極,資本比率稍低也不是問題,反而可能贏得進取的好評。但當信心脆弱,市場瀰漫悲觀情緒時,銀行即使賬面上的資本再雄厚,甚至得到政府官員的公開blessing也免不了捱沽,平息不了出事的「傳言」。就以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為例,該行完全符合巴塞爾協定的資本規範,行政總裁高調向外界表示該行財政rock solid(穩如磐石),甚至向來惜字如金的德國財長Wolfgang Schäuble也開腔力挺,公開說對德意志銀行一點擔心也沒有。只是,官員、CEO越說,股價越跌,更有市場人士認為類似言論反令人更憂慮銀行的前景。
金融業經營越見困難
其實,近一段時間金融機構、銀行股的表現都不理想,股價輾轉回落,跌勢在今年更加劇。自從踏入2016年,國際大型銀行股價大跌部份都已下跌兩成或以上,其中德意志銀行大跌近四成,花旗及美銀大跌超過四分一。跌幅較少的摩根大通股價也下跌16.5%。這樣的弱勢不但反映金融業經營環境越來越困難(負利率環境),也顯示市場人士及投資者對銀行信心越來越薄弱,正盡可能減持相關的投資。最令人擔心的是若銀行股價持續下跌,市場的信心便會進一步下挫,既影響銀行向外借貸的能力,更可能令銀行為怕其他同業財政不穩而不願在同業間拆借交易,令體系內資金緊絀,無法有效運作,最終令個別實力稍次或借貸過多的銀行出現財困,引發另一次系統性危機及風暴。
金融海嘯已過去七年有多,但引發的信心危機顯然仍未過去,近期並正重新加劇,矛頭直指銀行這金融經濟「心臟」。只要「心臟」繼續轉弱及跳動不暢順,未來一段日子不管股市或經濟都難有起色!
周一至周六刊出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