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刃劍 - 古德明

雙刃劍 - 古德明

一月十九日,《文匯報》有鴻文以「『起底』雙刃劍」為題,論「網絡公審、人肉搜尋對社會發展所帶來的正面和負面影響」;去年十一月二十三日,《香港商報》則有大文以「負利率雙刃劍」為題,說「負利率可以帶動經濟,但可能引導民眾投機」等。他們說的「雙刃劍」,不懂英文的中國人,一定茫然不解。
我國向來有三尖兩刃刀,例如《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趙雲把阿斗抱護懷中,殺出曹軍重圍,「曹洪部將晏明持三尖兩刃刀來戰,不三合,被趙雲一槍刺倒」。兩刃刀的兩邊,同樣銳利,都能傷人,是中國人所謂「凶器」。但現代漢語人習慣不用中文說法。他們說的「雙刃劍」,其實是英文double-edged sword。
查第七版《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double-edged sword是something that 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即「有利有弊的事物」。為什麼英國人認為雙刃的一邊是利,一邊是弊,我不知道。無論如何,那不是中國人的觀念。我們的三尖兩刃刀也沒有那個含義。
請看兩句英文:This medicine helps you to stop coughing, but can cause drowsiness. It is a double-edged sword。現代漢語人一定會翻譯如下:「這種藥有助止咳,但也可能令人懨懨欲睡,是一把雙刃劍。」中國人則當然不會說「是一把雙刃劍」,卻會說「可謂有利有弊」、「可謂利害參半」等。寫中文,怎麼要參考英文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