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區改革未脫毛式思維(澳門軍事評論員 黃東) - 黃東

戰區改革未脫毛式思維
(澳門軍事評論員 黃東) - 黃東

中共有史以來最大的軍事改革趕在全國人大、政協兩會前基本落實,但之前已傳得沸沸揚揚的軍區改戰區,一直拖到2月1日才正式公佈,可見軍內抗拒改革阻力遠大於外界想像。
自習近平去年9月閱兵時宣佈裁軍30萬啟動軍事改革後,每項大的改革措施都不能一氣呵成,變成擠牙膏式推出,可見軍改之難。習近平雖然軍方資歷深厚,然而面對軍方利益集團有時亦無計可施,只能以時間換空間逐寸推進,以人治方式先扶植更多自己人,再藉反貪進一步掃除異己、鞏固自己勢力,經三年大局初定,才有一定把握發動軍改總攻。
有消息稱,閱兵後在京西賓館舉行的軍委擴大會議,吵吵鬧鬧由一天半變成三天,習近平才發現依然到處是地雷,落實軍改碰上了大石頭,之後才不得不回過頭來,把原定的改革閃電戰變成拉鋸戰。習近平先發動官媒輿論火力攻勢對軍內施壓,然後再逐項逐項改革措施拋出,軟硬兼施一個一個山頭去奪取,攻堅之難實非外界能想像。在制度與法治未建立的社會,只能依靠權力與領袖魅力或戰功去推動改革。30多年前鄧小平威望達頂𥧌時改革軍隊,全過程尚且用了約七年,今天習近平才花了三年,改革力度又空前地大,遇到巨大阻力也十分正常,故此成敗亦難預料。

強調軍隊對黨忠誠

習近平式軍事改革重點可概括為打破大陸軍主義、改革總部體制及軍區體制、建立新軍種、簡化層級與流程、構建跟國際接軌的聯合指揮與作戰體系,最後將形成「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新體制。從軍事意義來說,無疑把軍區變戰區是個進步,但作為現代戰爭主力的海空軍,編制體制如何隨戰區改革與時並進,具體措施仍像霧裏看花。
從最新公佈的戰區改革來看,還要注意兩點。一是之前作為軍隊改革猛將之一的劉少奇之子劉源,及前南京軍區司令蔡英挺,這兩員習家軍主將先後「下馬」,可見軍中改革阻力之大。劉源屆齡退役,未能出任中央軍委紀委書記,蔡英挺據聞只授予軍事科學院院長的閒職,兩人可能成為改革犧牲品,交換保守派勉強通過改革方案,因此拉鋸至2月,方案、人選才能出台。而習近平未來軍改在失去左右手後未必太樂觀。
第二點是軍隊改革的核心思維,到底是進取或保守仍難猜透。今年是林彪出逃的9.13事件45周年,當年事發後毛澤東迫令八大軍區司令對調,防止反毛的「山頭主義、宗派主義、地方主義」再引發兵變。如今歷史重演,五戰區司令在原七大軍區司令基礎上對調:由西部換防到東部,北部換防到南部,東部換防到西部,中部換防到北部。
這次戰區司令對調,是否因為前成都軍區14軍在薄熙來、周永康等指使下企圖兵變,以致全軍受到隱性懲罰?實在難說,果如是,習近平表面開放實為保守的心態,對全軍、全黨、全國的影響,就很值得注意了。
從習近平上台後竭力反對軍隊國家化,比以前更強調軍隊要成為絕對忠誠的黨軍,把講政治提升到毛朝後未有的高度,看來外界對他、對軍隊改革的擔心並非多餘。人治社會中,把國家和軍隊的希望寄託在或會出現的明君身上,實在並非幸事。六四的斑斑血迹,依然需要警惕。

黃東
澳門軍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