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晚旺角騷亂,梁振英一邊定性做暴亂,翌晚一邊笑口噬噬欣賞天上煙花璀璨,是天下大亂抑或天下太平,香港人搞不清。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在農曆年假外圍市況大冧,恒指今日紅盤跌幅隨時以千點計,「大教授」又是時候以點數推算暴亂以百億元計的經濟損失,但相對於金錢,今次更要量度、更主宰事態發展的,應該是怨恨的厚度。
魚蛋只是導火線,旺角之亂是由多年內港府漠視民意、或傾斜單一聲音引起,任當權者一再否認,抗爭者根深的想法就是政策雙重標準且靠攏北大人。在農曆新年對小販隻眼開隻眼閉,是歷來不成文傳統,但當然小販本來就是不合法,只是在怨恨本已千斤壓頂、港人一心想着平靜過年的情況下,當權者清場行動接二連三且疑似選擇性,怨恨就大爆發;同一時間,社會亦出現了對暴力仇視的對立情緒。
美國911事件後,哈佛大學教授寫了一篇關於仇恨的政治經濟學論文,點出仇恨將衍生出不惜自我犧牲去傷害他人的行為,主導關鍵是真相。「大教授」就曾經引用相關論點批評有人被仇恨蒙蔽良知,但他忽略理論的一個重點,仇恨同樣存在供求關係,仇恨的需求是關注事件的人,至於供應就是施暴者,當中傳播媒介是一個伸延怨懟的途徑,且往往牽涉政治及經濟因素如貧富懸殊及政策歧視等。由於政府是政策設計者、是最掌握傳播資源的一方,理應是最有力解決當前困局的一方。
可惜,農曆年清算小販這種不顧氛圍、強硬將傳統或潛規則有目的地推倒的手段,大家應似層相識。就在同一個農曆年,內地據形容是出現了有史以來最「文革式」的春晚,強行加入歌頌老兵與農民工,形同加長版新聞聯播,更有評論指是侮辱一心只想輕鬆度歲的十幾億人。春晚後網絡上湧現大量負評,但官媒報道的口徑是人民盛讚、春晚導演更自評100分,在網絡上「自high」,情況就如香港人心知肚明今次亂局恐怕只是一個的開始,但昨日香港馬照跑、前日煙花照爆,當權的沒有反省,亦不打算反省,處理手法同春晚同出一轍,就是有中共特色。
仇恨的厚度仍未量度得出,但肯定未有減少的條件,這才最令人憂慮。
林靜
本欄逢周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