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情:農曆年後遺症

醫護情:農曆年後遺症

過年期間,親朋好友聚餐加上公司團年飯局較多,雖然朋友聚餐使人心情暢快,但每每導致飲食過量,加上公私兩忙沒時間做運動,很容易造成腸胃問題。主要原因是飲食停滯不化,氣滯不行,最常見症狀包括胃口變差,大便或秘結或質爛臭穢,以及胃脹噯氣。
山楂、麥芽和谷芽是日常接觸得較多的消滯藥材,很多人以為只對小兒有用,其實用之於成人亦可。三者有不同的針對性,山楂對於消除進食肉類過多引起積滯效果較佳,麥芽和谷芽均可消除因米麵等澱粉質引起積滯,麥芽同時可消乳食及疏肝解鬱,對於消除胃脹功效更好。惟麥芽具有收奶作用,仍在哺乳的媽媽要留意。另一種較少人提及的消滯妙品是白蘿蔔,白蘿蔔既可消食積,同時具有化痰及通便作用,適合進食油膩後即感喉中痰多人士。

普洱可解油膩

因為聞說普洱茶既沒熱量又可消脂,所以為了消除食物的油膩感,很多人都會同時沖泡一杯普洱茶。一般的茶性寒,普洱茶特別之處在於性溫,在《本草綱目拾遺》中更指,普洱茶可解油膩牛羊毒,所以普洱茶是胃寒人士飲茶時的不二之選。但要留意性溫的普洱茶是熟普洱茶,生普洱茶仍是較寒。對於飲茶,李時珍自身的經驗值得大家參考。他說年輕時身體氣盛,飲數碗茶後只覺微汗出而身體輕快。但到中年時胃氣稍損,飲茶後要不感到惡心胃脹,要不就腹瀉。由此可見,雖說茶有各種好處,但仍需注意自己的耐受度,不然得不償失。
近日天氣時冷時暖,很多人有咳嗽症狀,雖然美食當前,惟仍不可過量。進食過度會影響脾胃功能,除了胃腸症狀外,更會使體內痰濕加重,痰量增多自會加重咳嗽症狀,特別是小朋友容易失去節制,家長要留意。

撰文: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教研中心(香港仔)林平方中醫師

隔周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