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天涯 - 陶傑

明日天涯 - 陶傑

民進黨大勝,蔡英文總統領導台灣。都說國民黨從此會退出歷史舞台。你可以討厭政治,但不能不念舊。
如果國民黨從此沒有了,是一件很傷感的事。
民國三十八年的台灣,因為國民黨鎮守,出現了很成熟的現代中國文學。
國民黨時期的台灣,中文非常好,比起大陸時代的巴金、茅盾、冰心的白話文寫作之稚嫩,中國現代文學一旦播遷台灣,中國現代語文登上了高峯。
除了余光中和白先勇,朱西寧和司馬中原將大陸鄉村的記憶渡海帶來,精煉的文采、細膩的感情,在紙上演現了蘇北的蝗災、陝北的旱魃、湘西的趕屍、黃河一帶的流丐。民國的大陸,在消失之前,回過頭來對世界看最後的一眼,千重的憂傷,都完整地封存在五六十年代台灣的中華民國現代文學裏。那一層流光,雖然最後凝閃在馬英九先生梳貼滑亮的一層國語文藝電影的頭蠟之間。所以,當馬總統鞠躬連同他的頭蠟,與國民黨一起退場,就像侏羅紀結束了,在地球上存活了八千萬年的恐龍族,也退場了。
瓊瑤的小說,像一羣穿校服的建國女中學生,在高壓的戒嚴時期,有點蒼白地靜靜走過台北的西門町。「窗外」、「船」、「幾度夕陽紅」,是所謂的白色恐怖之下的一角帶點稚嫩的閨愁的花圃。在灰暗的天空下,太平洋的海浪拍打着墾丁的懸崖,一片蒼綠,鑲着一條波紋的花邊,一直綻開到留學美國的彼岸。
而國民黨的台灣,很瓊瑤、很中華路、很鄧麗君,端莊而沉靜,直到蔣經國登位,忽然又幻開成橄欖樹的齊豫、侯德健、童安格,以及一行足跡走到撒哈拉的三毛。在沒有所謂「九二共識」的時代,國民黨的台灣,由香港跑馬地的傳達書屋開始,記憶像碧波一樣遼濶,接通台灣海峽外另一片暗香遙遞的小小的母土。
當國民黨退出舞台,那一片夜色也落幕了。當月色黯蔽,星光凋零,青天白日黯落之後,換一個場景。人間哪得幾回,許多人,那些事,山河故人,總有離別的一天,當你抹乾淚水,回頭上路,目送那個遠去的背影,你從凱達格蘭大道再出發。此刻鮮明而璀燦,色彩刺目,那一大片年輕的太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