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祭 - 古德明

校園祭 - 古德明

一位任教師的朋友說,學生歲晚在校內辦年宵會,卻稱為「校園祭」。那個「祭」字,使我浮想聯翩。
「校園祭」當然不是中文,而是向日本學舌:日本人以「學園祭」稱校園的節日。中文所謂「祭」,一般指祭祀,但新中國人以中文為恥,所以,說話行文,不師歐美,就效東瀛。所以,「年宵會」變做「校園祭」。
崇日是新中國人一大特色,新香港人不可能例外,誰管日本政要今天公然參拜當年的侵華戰犯,同時大肆竄改侵華史實,並致力擴軍,把中國釣魚臺「收歸官有」等等。香港立法會議員鍾樹根月前就「往日本豪一豪,為國增光」;跟着,梁振英政府新聞統籌專員馮煒光一面痛斥人家「罔顧父輩在日本鐵蹄蹂躪之下的感受」,一面悄悄赴日作逍遙遊,為當地旅遊業盡一分力;然後輪到教育局長吳克儉,連全港矚目的教育問題公聽會都不出席,為的是去日本賞紅葉。而每逢長假期,赴日本朝聖的新香港人之多,也不用多說了。假如日本今天奉東條英機為國父,新中國人對大和民族一定更為孺慕。
然則香港學生舉辦「校園祭」,實在無可厚非。當然,他們之「祭」,和我不同。我只想燒一炷清香,酹三杯白酒,祭中國國魂。魂兮歸來,胡不歸兮胡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