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旅發局執行總幹事劉鎮漢講旅客四大類,幾有意思,左丁山對號入座,自己應該屬於邊一類呢?年青時候參加旅行團,應該係maximiser一類,當年遊台灣、星馬泰、日本,日日馬不停蹄,晨早六點就要起身食早餐,七點上旅遊巴士,每到一景點,下車影相,行一個圈就匆匆上車,叫做到此一遊,驚死有一分鐘蝕底,當然係maximiser。
及後有咗仔女,帶佢地去日本迪士尼、上野公園、洛杉磯迪士尼、環球片場等等,就係family fun seekers。現在咯喎,不再遊甚麼景點咯,只係去吓時尚地區,行吓書局及博物館,就變成trend hunters 或cultural explorers。四類型嘅旅遊要求有大大不同,香港有冇咁「多元」(diversity)去迎合不同需要呢?劉鎮漢話:「有嘅有嘅,我地要集中資源宣傳,吸引佢地嚟香港住番兩三日,甚至四日,就算係成功。」佢又話香港人或者只緣身在此山中,未必了解究竟,旅發局調查所知,歐美日韓客好鍾意蘇豪區(SoHo),現在又逐漸擴至荷李活道以北(或者叫做NoHo啩),待馬會花費十幾億保育翻新嘅中區警署今年第四季開放以後,該區更有吸引力,來此地區嘅,多數係「文化旅客」。咦,該區豈止有多不勝數嘅酒吧食肆在大城小巷之中,直情有歷史故事嚟啦,孫中山在香港建立顛覆基地,就係在荷李活道、歌賦街、史丹利街一帶。現在荷李活道有古老古董店之外,還有新潮畫廊,加埋中區警署,夠晒中西文文化合璧。
劉鎮漢在新加坡打過工,佢話新加坡政府有強大競爭力,有消息話新加坡可能搞七人欖球賽,早過香港舉行,對香港有競爭威脅。左丁山包拗頸,認為未必駛怕。世界體壇大賽事時間表,一年12個月排到密麻麻,香港七人欖球賽勝在有先行優勢,自1976年開始,至今40年,早已聞名世界,不少大型商務活動(如投資會議)皆配合欖球賽時間表在港舉行,新加坡一聲話搶先,各方面未必能在一兩年間就配合得到,總要一段時間來調整,如香港企起度唔郁,俾新加坡爬頭,咁就抵輸啦。否則嘅話,新加坡得個追字。還有一樣,香港社會開放,欖球賽有狂野放肆一面,華洋觀眾盡歡,新加坡社會是否可以一樣咁放呢?有疑問。新加坡政府曾大力支持新加坡馬會搞新航國際盃,卒之去年就係宣佈不再辦了,讓香港國際賽威上加威,有好多時單憑政府之力,係砌唔贏市場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