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記中學生玩野外定向通山跑填補年齡鴻溝

老友記中學生玩野外定向
通山跑填補年齡鴻溝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還是如有一惱?年輕人與老友記,兩者間看似有着很大鴻溝,誰也不願跨越到彼岸了解對方。香港家庭醫學樂健會與廣華醫院合辦計劃,邀請一班中學生,與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友記齊齊玩樂,通山走也無懼怕,用行動打破隔膜,填補鴻溝。
記者:容文穎

「耆青互動,長幼共融;關愛無間,揚善傳愛」計劃今年第二年舉辦,青少年與慢性病長者組成伙伴,透過一系列活動,讓青少年了解慢性疾的同時,亦與長者共融起來。

計劃今年邀請了拔萃男書院、真光、協恩及德望四所中學參加,加上廣華醫院的慢性病患長者合共近百人。其中一項活動是定向遊戲,兩代人拿着地圖尋尋覓覓,走左走右,找到地標後要挑戰遊戲過關,考身手又考合作,打豆袋、辨認舊建築……伴隨着一遍歡笑聲,隔膜也應聲打破。

「我啲孫仔孫女喺晒外國,好少見嚕。」尋目標的同時,年輕人細味着老友記的分享,聆聽着他們數十年的經歷。「同老友記一齊跨越唔同年代,一齊玩活動,一齊感受下,聽佢哋啲經歷,原來唔係好似之前咁諗,老人家同小朋友嘅隔膜咁大。」參與計劃的中四生葉穎霖坦言,以往與爺爺嫲嫲甚少交流,習慣自己躲在一角看書,今次的交流令她改變心態,「佢哋傾返啲仔女,之前啲生活,孫女孫仔咁,覺得真係傾到計,唔係真係咁難相處」。

同樣就讀中四的林暉亦有所領略,「好多時有一個錯覺以為我哋幫老人家,但絕對唔係,其實我哋係雙向,好多時我哋係從佢哋度學野。」

七旬夫妻康伯伯與康婆婆牽着手參加活動,雖然有血壓高又有糖尿,但伴着年輕人一起玩樂,心境也變得開朗,也令兩老想起遠在他方的孫兒女,算是一解思孫之情,「平時見到後生仔,佢哋有佢哋玩手機,好少同我哋講野」,康伯伯笑着說,似乎對年輕人的了解增添了不少。

廣華醫院物理治療師陳振棠說,定向的遊戲能訓練柔韌性、肌肉力量及手眼協調,在心靈上亦有得著,「只要學生肯放個心出嚟同佢哋一齊玩遊戲,其實都可以玩得好開心,希望學生返到屋企都可以將經驗應用喺屋企人身上」。

廣華醫院家庭醫學及全科門診部醫生蔣立建直言,長者平日沒甚機會接觸年輕人,往往認為他們不關心自己,冀透過活動傳遞愛家人的訊息,「兩者一齊互動的話,長者可以交(托)畀後生,後生又會有意見同長者討論,變到兩方面都有啲反省,可能得到的更加多」。

TAG:廣華醫院,物理治療,長幼共融,香港家庭醫學樂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