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馬騮山當代猴王「骷髏頭」,孔武有力,面部長滿白斑,紅點,外型兇且惡,查實一代猴王只是「外圍仔」,即是外來者,牠們被原有族群的猴王視為潛在挑戰者而遭驅逐出來,或避免近親繁殖出走,因此常有雄猴離群加入其他族群,或流落市區覓食。骷髏頭成長後,由10多名打手輔助,適逢當時阿七族的猴王衰老,因緣際會下晉身猴王,繼而力克其餘三個猴族:大嚿族,孖指族及傻仔,成就霸業。
現時全港約有約2,000隻馬騮,單是骷髏頭麾下已有 600多隻猴子,佔全港野猴數量四分一,稱霸俗稱馬騮山的金山郊野公園。在馬騮山餵猴的市民見證骷髏頭成王之路,他們說五,六年前,少年期的骷髏頭已在馬騮山出沒,但十分瘦弱,步入壯年兇相漸現,成功打敗當時馬騮山最大猴群阿七族的猴王「喪金」。
喪金被逐,其手下猛將阿福亦被骷髏頭打敗臣服。餵猴人說,喪金自此失蹤,有傳已老死山林。
統一阿七族後,骷髏頭再攻打馬騮山上其餘三大猴族:大嚿族,孖指族及傻仔。大嚿族曾稱雄一時,但當時首腦大嚿老死,繼任人不敵骷髏頭,地盤被吞,現時大嚿族族群只餘100多隻,並在城門郊野公園及馬騮山兩邊走,避開骷髏頭。
傻仔族則退守到金山邊陲地方苟延殘喘;孖指族的首領是天生孖指,孖指後人現在亦退無可退,活動範圍只限於郊野公園停車場一帶,這兩個曾經盛極一時的猴族,現時只餘數十猴子,勢孤力弱,不成氣候。
據漁護署資料,每年十月至翌年二月是獼猴交配季節,但牠們不需十月懷胎,一般懷孕5個半月已可生產,每胎只生一隻,但幼猴出生率逾70%,以現時猴子數量,10年內數量可能增加一倍,因此近年漁護署展開絕育計劃,控制猴子數量。
攝影:詹家志、唐家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