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必看】寨卡升級 世衞列為國際公共衞生緊急事件

【一周必看】
寨卡升級 世衞列為國際公共衞生緊急事件

世界衞生組織(WHO)日前召開獨立專家緊急會議後,宣佈將肆虐中南美洲的寨卡(Zika)病毒疫情列為「國際公共衞生緊急事件」。世衞未有就此發出旅遊警告,但建議孕婦非必要最好避免到有疫情的國家。

目前仍未有明確證據指在巴西出現的逾4,000宗小頭症個案,跟當地埃及伊蚊傳播的寨卡病毒爆發有關,但世衞仍決定提升對寨卡的警戒級別。世衞總幹事陳馮富珍說:「審閱過相關證據後,委員會建議把密集出現的小頭畸形和其他神經系統併發症,列作構成威脅全球公共衞生安全的異常事件。」

世衞推測,美洲的寨卡病例明年會突破400萬宗。升級成「國際公共衞生緊急事件」意味國際社會將加強合作,增撥更多資源去阻止疫情擴散,針對性的藥物和疫苗研究已經展開。

但世衞暫時未建議疫區實施旅遊和貿易限制。陳馮富珍說,最重要是孕婦必須明白有多種保護措施可取。如果必須前往(疫區),記得先諮詢醫生和採取個人保護措施,例如穿着長袖衫褲和使用驅蚊劑。


寨卡病毒於1947年在烏干達被發現,一直沒有對人類構成重大威脅,但由去年開始,除了可怕的小頭症,寨卡亦被指同一種叫格林巴利綜合症(Guillain-Barre)有關,患者輕則四肢無力,重則出現癱瘓。美國傳染病專家疑寨卡近年可能出現基因變異,致攻擊力大增。


美聯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