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學校即使有心開設烏爾都語等冷門科,覓良師仍處處碰壁。副校長朱婉儀指當年漁翁撒網式聯絡少數族裔非政府機構「尋人」,又登招聘廣告到本地烏爾都語報章,最終花逾半年才找到合心水老師。
核實資歷最困難
該份本地烏爾都語報章屬周報,名為《Weekly JANG Hong Kong》,報道巴基斯坦新聞及本港穆斯林大事,每份只有兩頁及多格廣告。除供讀者訂閱,於清真寺內亦可免費索取。
朱婉儀指聘教師最困難之處是核實資歷,「佢張certificate(證書)係巴基斯坦大學發嘅,我哋又唔識睇佢啲文」,她指當年將教師履歷做資歷評審才呈交予教育局,花了大半年時間。現時Malik老師屬教學助理,每星期教授兩堂烏爾都語,課餘則協助與非華語學生及家長溝通。朱指部份家長不諳中、英文,要透過Malik溝通。
另外,開設法文科的保良局顏寶鈴書院校長羅賜珍表示,「冇諗過」加開烏爾都語及印地語,指不少南亞裔學生英語都很叻,足以作國際語言溝通。
■記者蕭洛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