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靚籽】見家長三部曲

【扮靚籽】見家長三部曲

好多人只擔心拜年過程當中會遇到的尷尬處境,

【扮靚籽:男女之間】
卻沒有想過事前的準備與後來的跟進,兩位禮儀培訓導師這次列出拜年三部曲,各階段要注意的事項,讓大家都可以醒目地拜個好年!

梁伽傑Nickel

.Charmant Consulting創辦人
.資深禮儀教育專家
.教育管理學博士

Rigel Ng

.Touch Up Group教學部經理
.資深色彩、禮儀及形象導師

首部曲:拜年前做功課

探路:問清楚伴侶父母的性格喜好,好讓自己有更好心理準備,增加見面時的話題;如有不吃的食品,也需要先讓伴侶向家長表明,避免在招呼你或晚飯時才推卻產生尷尬。

衣着:跟伴侶夾一夾衣着,但不用情侶裝(太over了),只要兩人衣服中一種色系相同便可,會給人相襯和舒服的感覺。最重要的其實是襪子,完整度一定要達100% ! 而且襪子一定要夠長,盡量不要露出小腿肉和腳毛。女生化淡妝,遮住黑眼圈,塗點唇膏顯得精神就好。

禮物:一定要預早購買較特別的禮物,最好是有「故事性」的,例如禮物的背景、生產地資料、產品出名之處等,可帶起話題;送自製的糖果餅乾亦是好的選擇,可顯示出自己的心思;如果實在是太趕急別無他選,就選有意頭的禮物,例如:金色糖果——金銀滿屋;餅乾——生活充滿趣味;鮑魚產品——年年有餘等。

二部曲:拜年十大處境執生法

N:Nickel R:Rigel

入屋叫人後……

R:
梗係唔好周圍走啦,尤其不可以走入任何房間,也不要隨便打開雪櫃,除非獲得屋主邀請。

世伯伯母遞上全盒,應選擇哪款糖果?

R:女生最好唔好選擇食瓜子,因為吃的時候要咬殼又要伸脷,樣子比較醜怪,選易打開的糖果或可直接放入口的杏仁等最好。男生剛剛相反,有些上一輩的家長會認為食瓜子食得利落代表做事同樣乾脆,自命食得叻的男生可以一試!

倒瀉茶點算?

N:
出門時要帶紙巾甚至濕紙巾,遇上這些尷尬情況就可及時整理抹乾;另外帶定紙巾還可用於吃糖果瓜子時盛着包裝紙和瓜子殼,觀感有禮貌和整潔很多。

伯母和親戚叫打麻雀,戥唔戥腳好呢?

R:
可以,但唔識打一定要出聲;讓賽鬆章當然好,但如果對方牌章非常厲害,你讓太多或會引起對方反感,最好有贏有輸,收放自如。

可以飲酒嗎?

R:
如果只是下午拜年,就不太建議飲酒。如果晚飯時大家一起飲的話可以隨心加入,當然最重要是量力而為,不要喝醉。

長輩派利是時……

N:
好多男生冇手袋,會直接把利是袋到褲袋,其實傳統接利是應放在胸前,代表誠心接受謝意,放在後褲袋一來冇禮貌,二來坐着也容易掉出來,建議男生穿着有暗格的casual西裝外套,動作會優雅很多。

伯母叫我食糕,當然要食,但真係唔想食囉!

R:
婉拒說自己剛吃了其他食物,不太餓,而且一會後要跟大家用餐,想留肚食正餐。

世伯問我黃絲定藍絲,吓?

N:
拜年盡量避免談及政治,如果對方跟你的取態一致當然可以繼續討論,但若果相反,最好只點頭微笑,或反問對方看法,盡量讓對方發言,免卻磨擦。

表姐表弟好似好好傾,應該可以做朋友。

N:
在未熟悉的環境最好對所有人存有尊重之心,就算對方年紀相若,未肯定伴侶與他的友好程度之前,都不要輕易亂講說話,以免給人無禮和輕佻的感覺。

伴侶去咗招呼親戚,自己坐埋一邊好悶啊!

N:
主動幫手遞茶遞食物、幫忙清潔,讓自己處於support的位置;再悶都不要玩手機,試試讓座給其他親友,主動提議幫他們拍照等等,扮忙一點投入對方家庭多點才是加分之道。

三部曲:拜年後要跟進

表示謝意:記得離開時要對長輩們道謝,而在離開以後,也應該叮囑伴侶要對其父母再三表示謝意,這是有交帶的表現。

散場啦,伯母問我攞facebook!點算呀?

平生不作虧心事,梗係要add啦,有不同戶口的可以選擇將世伯伯母分流到哪一邊,沒有的話也可設定不同私隱度,但平日生活檢點還是最重要。

父母有話說

其實去拜年見家長又唔使驚,好多過來人都話,其實佢哋都好casual㗎!

吳浣儀(演員)
三女一子,一女已婚

「自己包容度好高,只要有正當職業就得,乜打扮冇問題,我自己一定唔問人工、買樓嗰啲,後生返工已經辛苦,仲上嚟俾我盤問做乜喎;我自己唔好打牌,禮物更加冇所謂,拜年開開心心咪好囉。」

何太(涼茶舖店店員)
子女已婚

「唔好又食煙又講粗口,端莊、斯斯文文就得啦,男仔戴耳環都OK,最好有幽默感,唔好咁cool囉!」

黃先生(兼職的士司機)
兩子,一子已婚

「阿仔的女朋友上嚟唔使濃妝,有正當職業、打扮普普通通得啦,我好casual,拜年禮物象徵式箒,最緊要佢兩個OK,成世人又唔係我同佢相處,上到嚟唔好窒我就得!」

王先生(生意人)
兩女已婚,剛抱孫

「太潮都有啲接受唔到㗎,不過談吐緊要啲,污糟真係搞唔掂,自己衞生都搞唔好,點照顧阿女。上嚟拜年送生果啦,大家有得食,錫阿女唔刻薄佢就得;有禮貌,即使怕醜唔係好出聲,其實我都理解的。」

記者:容慧心
攝影:伍慶泉、徐振國、楊錦文、陳永威
編輯:黃仲兒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