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利是錢理財投資

善用利是錢理財投資

【財經專題】
【本報訊】年輕月光族越來越多,家長不妨藉農曆新年子女𢭃利是的機會,及早教育子女正確的理財知識,減少他們日後「無錢傍身」或靠「碌卡度日」的機會。兒童理財專家建議,家長首要是和子女就利是錢處理方法有足夠溝通,然後再按子女年齡,向其講解合適理財概念,並可從小透過遊戲或獎勵,培養其儲蓄習慣。
記者:黃珮琳 張活儀

如子女年齡尚輕,家長可考慮利用他們的利是錢進行投資。考慮到投資年期一般長達十年或以上,故有能力承受股票的波幅,家長可考慮為子女買入股價穩定的高息股收息,或選擇股息雖低、但具相當增長潛力的股票。

家長可助子女買股

若採用月供股票計劃,長遠則可將入市價平均化,積少成多,亦屬不錯選擇。本報亦嚴選了4隻利是股,供家長作投資參考(詳見另文)。
兒童理財顧問李錦稱,管教子女凡事宜以溝通先行,處理利是錢問題亦一樣,免得日後為錢銀問題出現爭拗,家長亦有責任向子女解釋如何處理該筆款項,不要認為自行安排就「冇問題」。
他建議,家長應由淺入深、向子女講解合適的理財概念,若子女屬6歲以下,家長宜在有溝通的前提下,為其保管利是錢,最佳做法是以信封保存好;若有逾1名子女,就要將他們的利是錢分開存放,數目亦要清楚。
若子女已屆6歲,家長可解釋「父母都有派利是」,故子女部份利是錢或可用作幫補家長支出;若子女要求自行保管,家長可和子女商議讓其保管部份利是錢,「畢竟利是錢金額大,小朋友收到咁大嚿錢,或者會亂用」。李錦續指,隨着子女長大,家長可考慮與其開立聯名戶口,以收取利息,甚至講解如何用利是錢作投資。
利是錢只是家長用作打開話匣子的第一道門,康宏(1019)營銷策略及業務拓展總監卓啟雄指出,時下小朋友對金錢有不少誤解,大部份是對金錢「冇概念」,「唔知道錢點得返嚟」,因而出現「想要就要得到」的觀念,故要靠父母從小教育正確的金錢觀,不過,這並不等於一定要長篇大論、大條道理。

玩收銀員角色扮演

卓啟雄舉例指,他不時會和女兒利用玩具收銀機進行角色扮演遊戲:「佢(女兒)負責做收銀員,我就負責買雪糕。」卓啟雄稱現時就讀幼稚園的女兒,雖未完全掌握加、減數,但亦至少透過角色扮演,體驗到「買嘢要畀錢」以及「買嘢要睇價錢」的感覺。
中原按揭董事總經理王美鳳則表示,現時年輕的「月光族」(把每月收入全部花光)越來越多,認為問題的癥結是在於年輕人「未學識儲蓄」。她指儲蓄是理財的第一步,故她會為女兒訂下「好行為儲印花獎勵計劃」,藉以提高女兒的自信及耐性,並培養其儲蓄習慣:「若然佢完成到一個要求,就可獲得一個印花;儲滿30個印花,可獲貼紙一張;若然儲滿45個印花,就可獲額外印章,用來換文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