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首梁振英在施政報告提及40次「一帶一路」,更鼓勵高中生選修一帶一路國家的語言,如烏爾都語(Urdu)及印地語(Hindi)。有現修讀這兩種語言的南亞裔中學生贊成本港廣泛推廣,但認為本地學生興趣索然,若硬推隨時打擊學習興趣。有老師則指此類冷門語言缺乏升讀階梯,冀政府先做好配套。
就讀屯門明愛馬登基金中學中六的Aqeela Kousar和Amir Khan屬巴基斯坦裔,雖然文憑試大部份科目下月才開考,但烏爾都語科去年11月已考試,兩人喜獲「火箭」(A級)佳績。他們坦承報讀純粹是策略,因自覺了解烏爾都語,有信心奪高分。12歲時才遷居本港的Amir稱,希望學好家鄉話方便日後回鄉工作。
但原來巴裔身份非佔盡優勢,「以前只懂說,不懂得閱讀與寫。」Aqeela指在家裏常說旁遮普語(Punjabi),非烏爾都語,更沒機會接觸其文字。她解釋後者是國語,兩者關係像廣東話與普通話。
對於梁振英忽然重視其家鄉語言,Aqeela說:「對社會也好,方便交際,會減少歧視」;男孩子Amir則從職業層面分析:「很重要,警察都需要跟少數族裔溝通做繙譯」,他冀日後投身紀律部隊。
缺烏爾都語升讀課程
至於修讀後有助一帶一路國家發展?兩人齊聲說:「Not really(不太是吧)」,Aqeela雖希望更多人懂烏爾都語,但坦言香港學生學英語已不易,再多學一種語言壓力更大,隨時失去學習動力,「不覺得會多了港人學(烏爾都語)。」她更透露文憑試口試題目極難,要分析巴基斯坦政治系統優點與缺點,認為未必適合本港學生應考。
教烏爾都語的Ghazala Malik指簡單溝通對港人不算難,「讀音有些像英文」,惟她指中六修畢後無法升讀,「內地有大學設文憑課程,香港都應該有。」副校長朱婉儀表示,學校逾7成為非華語學生,設此科有助學生奪高分進大學。
■記者蕭洛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