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胚芽故事】
賀年歌唱了幾十年,歌詞不合時宜,因此今時今日,記者只是識唱頭兩句,如《歡樂年年》:年又過年,共慶歡樂年年……下一句你記得嗎?我覺得香港需要新賀年歌唱出真心聲,幸得一群網絡二次創作人無懼網絡23條,創作猴年賀年歌,笑到反肚!記者特意向歌唱老師請教舊時代小曲唱法,期望唱出賀年歌喜慶腔。還有,小明今年冇上廣州,記者早已向李醫生拜早年,率先試聽他的喜慶腔,今次新春真係大豐收!
賀年歌,識聽一定聽《小明去拜年》。我手寫我口,唱出真˙心聲。很可惜,李家仁醫生醫務繁忙,趕不及猴年新春出派台歌,他說:「2010年年尾《小明去廣州》一曲紅極一時,打鐵趁熱,我立即哀求好友作曲家為我編寫賀年歌,他本來婉拒,最後被我打動了,結果《小明去拜年》真的爆紅。」本想邀請李家仁醫生跟歌唱老師馮夏賢(啤老師)學習賀年歌中國唱腔,但李家仁醫生自言有套唱法,無必要學習中國傳統唱腔。「唱腔不是最重要,不同年代有不同曲風,最重要是讓人接受。」例如,他的曲風屬「簡單兒歌風格」,近似流行曲較輕的唱法,亦由於自小受母校聖保羅男女中學藝術歌曲所薰陶,混有傳統中國美聲唱法。《小明去拜年》加插rap,想不到他對rap亦有研究,「近幾年流行rap,rap的好處是令歌曲內容更豐富。」
演藝老師教路 要高音咬字清晰
馮夏賢畢業於演藝學院音樂學院,主修聲樂,師承著名女高音江樺女士,及後遠赴英國跟隨名師Anne-Marie Speed研習聲線訓練課程(Estill Voice Training)歌唱理論,隨後跟隨名師Naomi Eyers學習及修畢Advanced Level。現於演藝學院戲劇學院教授音樂劇歌唱技巧,並創立啤老師音樂教室。樂壇多個歌手都是其門生,如泳兒、吳雨霏、鄭俊弘、吳若希、許廷鏗、胡美儀、鄭融、林二汶及盧凱彤等等。
李醫生與時並進,真˙歌唱老師啤老師卻欣賞傳統粵曲唱腔的韻味。記者網上找到了文千歲和李寶瑩的賀年歌,1973年的《大家恭喜》專輯,基本現在周街播的賀年小曲皆出於此。啤老師說:「文千歲和李寶瑩很有名,他們和莫扎特一樣,是經典中的經典,曲風屬小曲,從粵曲演變過來。」人們由粵曲抽一小段配樂,變成小曲,在五、六十年代大盛,漸成今日的粵語流行曲。廣州正宗粵語發音,字字鏗鏘,「年輕人常說粵曲土氣,要知道粵曲是農村鄉下活動,聽眾教育水平低,又冇字幕,當然講求咬字清晰,否則冇人聽懂。」小曲風格賀年歌,女聲猶如粵曲般音調扁、高、尖,「以前表演沒有咪高峯,這種高音唱法更響亮。」
啤老師教路,提起臉部兩腮位,微笑,拉近臉與嘴距離,唱時不能張開血盆大口,這樣就能唱出小曲風格。「因為舊時代女性三步不出閨門,說話亦不能張開大口。」1977年,鄭少秋和汪阿姐推出《歡樂年年》賀年專輯,傳頌一時。「他們仍深受粵曲影響,發音咬字與粵曲相似,但與粵曲之別,在於七十年代金曲唱法,不再講求字字鏗鏘,調子較低,而且受到西方流行曲影響,混有震音唱法。」
記者:陳芷慧
攝影:潘志恆
編輯:謝慧珊
美術:孔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