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人生活離不開智能手機,連長者也容易成為低頭族。老人科醫生指,踏入銀髮階段,若長時間彎曲頸部睇手機或低頭閱讀,除容易引發肩頸痛外,頸骨亦可能因屈曲、磨蝕而生長骨刺,若骨刺過大而下壓頸部動脈及血管,更可導致身體不同部位逐漸退化,連環引發五十肩、手腳麻痹、尿頻等多種老人病,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記者:于健民
威爾斯親王醫院老人科顧問醫生戴樂群表示,身體在40歲後,肺部、大腦、心臟等器官開始老化,其中一項最易衍生毛病便是骨刺。骨刺常見於頸、腰等部位,大部份生於骨骼之間的縫隙,多因骨骼及關節磨蝕及發炎後增生而成。
輕則肩頸痛手指乏力
長者或多或少會有良性骨刺,一般向外增生,但若向內就有機會壓住血管及神經線。不少年輕時從事體力勞動工作的長者,肩頸容易有勞損,若加上長期低頭使用智能手機,頸部首當其衝負擔最大,骨刺向內增生情況亦最為嚴重。
戴舉例若骨刺下壓頸部血管,五十肩、失肌症、頸動脈鈣化等多種常見老人病會因為血液循環失調、脊髓神經受壓,而連環引發。至於常見的即時病症,輕則肩頸感刺痛,或因手指乏力而不能處理如開罐頭或打字等日常工作。較嚴重的話,則會感到頭暈,「企起身之後會恍惚一陣,要搵嘢扶」,又或因腳步輕浮而跌倒,最壞情況則有機會因頸部動脈受壓,引發急性腦幹中風。雖然臨床數據顯示,僅約1%長者會因骨刺而引發上述病痛,但戴指因頸骨退化會影響脊髓,加上肺部、腎臟、前列腺等器官退化,一旦骨刺影響脊髓,隨時令大大小小病痛連環出現。戴指預防骨刺先要減輕頸部負擔,長者應減少長時間低頭用手機,多休息至為重要。
舉啞鈴保持肌肉強度
戴又指,運動方面,長者應該多做負重及阻力訓練,例如舉啞鈴,保持肌肉強度。飲食方面亦可配合,包括注意吸收蛋白質,如適量進食雞胸肉、魚肉等。心理方面,踏入60歲後,盡量避免事事皆好勝,以虛心向學、勇於接受新事物的態度處世為佳。
要測試自己是否受骨刺影響,戴指可嘗試把頸部向不同方向伸展及扭動,假如感到痛楚,甚至聽到關節磨蝕的聲音,便可能是骨刺增生,需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