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成為銀髮族後,易因腸胃功能下降,又或因各種疾病引致食慾不振,體重會逐漸消減。老人科專科醫生戴樂群指,長者若在3至6個月內體重急劇下降超過5%,除可能是失肌症等慢性疾病的先兆,更有可能是隱性病症發出的警號,切忌諱疾忌醫。
甲亢 糖尿病 可影響食慾
戴指不少長者口中常掛着「呢排冇乜胃口」之類的說話,可能是因腸胃退化、失眠、藥物副作用過大等引致,如情況持續則會令體重消減。他稱營養吸收不夠,就會體重驟降,可引發無胃口的常見的病症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抑鬱等。此外,亦可能是隱性疾病的徵兆,曾有75歲男病人因長期食慾不振,在一年間體重大幅下降,且有腹脹及腳腫,照肺檢查後始發現潛伏體內的肺癆病菌在腹部變得活躍,形成老人結核病,服用抗結核藥物一段時間後康復。
厭食加上缺乏運動,亦會令肌肉耐力流失形成失肌症。戴稱,失肌症最容易令長者跌倒,「一旦跌親就可大可小,跌得一次就會有第二次」。失肌症長者須多做阻力訓練,如舉啞鈴或器械訓練等,以提升肌肉,特別是大腿四頭肌的力量。
為了提醒年長一族要注意健康警號,戴醫生撰寫新書《樂活下半場-聆聽60個身體告訴你的事》,教導市民留意60個身體告訴我們的事,及早防範及補救,有助樂活人生下半場。
■記者于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