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審鉛凶】
【本報訊】政府一直稱只有11條屋邨受鉛水影響,惟食水含鉛超標調查委員會的專家證人報告披露,尚有另外5條屋邨共11個水辦含鉛量超標,惟水務署及房屋署從未公佈。委員會自行再抽驗包括6條非鉛水邨水辦,發現葵涌邨及怡明邨水辦均驗出含鉛量超標。報告質疑房署及水務署使用沖水水辦,低估了食水管受鉛污染程度,倡政府成立具獨立性的食水規管機構。
委員會審視水務署水辦數據,在被視為非鉛水邨的3,806個水辦中,有11個水辦鉛含量超標,涉水泉澳邨、怡明邨、天晴邨、彩德邨、葵涌邨。據政府早前公佈,除水泉澳邨曾有1個水辦受環境因素污染含鉛,另外4條邨均沒任何水辦超出世衞標準。委員會專家證人李行偉教授在其報告中指,該5條屋邨因「不同的理解方法」而被界定為非受鉛水影響。
委員會亦自行從129個單位抽驗水辦,有關水辦來自11條鉛水邨及6條非鉛水邨,包括水泉澳邨、怡明邨、彩德邨、葵涌邨、元洲邨5期及秀茂坪南邨。委員會從每個單位各抽取5個水辦,當中1個為頭浸水水辦、4個為沖水水辦。6條非鉛水邨中,葵涌邨及怡明邨水辦均驗出含鉛量超標,相關水辦分別來自承建商有利及興勝。
專家倡設獨立管水機構
就政府是否隱瞞數據,水務署指已確定有關水辦曾受環境污染、單位內食水供應系統由租戶自行安裝等因素影響,故未被採納,但未回應為何未如水泉澳邨般公佈。水務署強調該5邨水辦含鉛量符合世衞標準,正研究兩份專家報告。李行偉在報告中又指以11條鉛水邨水辦作比較,委員會自行抽驗頭浸水,有47.2%水辦含鉛,但計算水務署沖水水辦,含鉛水辦大幅跌至8%。
另一專家證人、英國生物學和毒理學家John Fawell報告則指,喉管被沖洗後含鉛量會下跌,水樣本只能反映大廈由天台水缸至下游水管的水質,不能完全反映喉管在進入單位前的情況。對於水務署聲稱頭浸水不能反映日常食水水質,Fawell反駁指沖水水辦同樣不能反映。報告指本港需一個具獨立性食水規管機構,水務署亦應增設食水水質經理,直接向水務署署長匯報及監管相關持份者。
■記者袁柏恩、鍾雅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