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籽】札幌雪祭義工記

【旅遊籽】札幌雪祭義工記

【旅遊籽:浪迹遊蹤】
還記得去年參觀札幌雪祭,攝氏零下五度的夜晚,整個城市卻因這年度盛事變得㷫烚烚。巨型雪像冰雕、小食夜市,讓燈火燦爛的大通公園熱鬧到頂點,原來去年參與雪祭人數高達230萬人。去年我站在那個識發光的8米高黑武士雕像下,心想究竟是怎樣雕出來的?今年有答案了,札幌雪祭,全民皆兵,今年我重返舊地做雪祭義工,與日本人一起製作雪雕,親歷雪祭誕生過程。

記者今年親身上陣做札幌雪祭義工,跟當地人一起參與這年度盛事。

今年於四丁目區更有進擊的巨人超巨型雪像。(札幌電視台提供圖片)

去年札幌大熱的星球大戰雪雕,晚上更有幻彩燈光show。(Lucasfilm Ltd. & TM提供圖片)

距離雪祭開幕不足數天,「Winter's Tale」已進入最後潤飾階段。

距離雪祭開始尚餘十幾日,我前往大通公園,發現幾個場區只有架起了的大型鷹架和搬運雪堆的吊車,雪祭工人在鷹架(雪像的金屬製支撐架)攀上爬下,遠看就似吊在積木上的人仔。做義工前五天,去了大通公園五丁目區工作場地一趟,當日有雪,工地無人,雪地依舊荒蕪,鷹架後只隱約辨認到雕塑形狀,有些場區的雪更堆出馬路,不少地方閒人免進。五天後重回五丁目,雪下得比早幾天更大,八時許工地已聚集一班身穿黃色雪褸的人,精神奕奕跟着隊長做早操。約了一位參與雪祭多年的設計師在休息室等,久未見人,忽然剛才帶早操的光頭隊長走進來,一本正經告訴我,他就是我正等待的森岡孝友。
札幌雪祭始於1950年,原是日本自衞隊的冬季訓練項目,其後當地學生在大通公園舉辦雪像展、打雪仗比賽、狂歡節等活動後,漸漸發展成全國性大型雪祭。62歲的森岡孝友已參與雪祭38年,年輕時曾是日本自衞隊隊員,鍛煉出一身好體格和雪雕技巧,退役後加入札幌大雪像製作委員會。大通公園由一丁目至十二丁目,每區雕塑由當地不同公司贊助製作,森岡孝友受聘於札幌一所藝術公司擔任五丁目區的統籌人,包辦這區雪雕設計、製作,另招聘35位隊員參與製雪像工作,總之事無大小都關佢事,包括帶早操。

早上八點半,隊員們在雪中做完晨操才開工,無懼風雪,非常熱血。

每年也有中學生報名參加雪祭,一班同學仔齊齊雕雪,超開心。

今年北海道天氣比往年冷,幸好每半小時團隊就能小休10分鐘回氣。

今年雪雕Winter's Tale

原本一臉嚴肅的森岡孝友,也有牙擦擦一面,「我平時不用工作的,都是吩咐人工作多,哈哈!」說罷跑到雪像前,搶去隊員雪鏟,認真地把雪磨平。「當贊助公司訂下雪雕題目,我就要繪畫設計圖和製作雪雕模型,所有細節上的設計、監工也由我負責。」刻下他們正製作以倫敦Globe Theatre為藍本的雪雕,名為「Winter's Tale」,五天前見雪雕只有房子形狀,如今開始見到屋頂細節。
留在室外不夠15分鐘,已冷得我鼻水直流,返休息室還未回夠氣,森岡孝友提醒我是時候上場幫手了。換雪褸、戴安全帽,繫上附有安全帶扣的腰帶,準備就緒,隨工作人員爬上樓高十層的「屋頂」,剛才由下望上去不覺高,上到鷹架頂部俯瞰,開始有點腳震,加上地面濕滑,一不小心隨時滑倒,所以每到一位置工作前也要用安全扣扣上鐵通。
森岡孝友告訴我,用1,500噸雪做的大型雪雕一般由上至下分為左中右三組,每組十人工作,每次也由高至低逐層做起,製作為期一個月。製作過程方面,雪運到會場後,首先要堆雪穩固地基,到雪量達到一定高度就搭建鷹架,之後用吊車把雪堆到用模板分隔開來的各部份,粗刨成大致輪廓後開始人工潤飾。森岡孝友着我先從屋頂做起,因為大雪下不停,所以雕刻前要先用掃把掃走多餘的雪。「製作雪雕的技巧分三種:補雪、雕刻和塑形。製雪組要把雪加水、攪拌、拍打至呈固體,因剛運來的雪很鬆軟,所以要經過加工才能用來做填補空隙的補雪。雕刻主要以雪鏟塑出具體形象、用雪刀和小鏟雕琢精細紋路和細節。塑形則以模具做好某些圖案才加工到大雕塑上。」邊講解,他邊拿起兩斤重V形削刀,在屋頂刻劃紋路,先用刀尖劃上草稿線條,再沿線痕由上至下雕出坑紋。看隊員示範時狀甚簡單,刀到我手,削不夠兩下,彎腰動作和極重的刀已令我腰痠骨痛,紮穩馬步又怕刀拿不穩會跌落街,我這香港來的廢青,認真失禮。

森岡孝友去年同樣為五丁目區統籌人,圖為去年作品「雪の国のアリス」。

雪祭也會開放溜冰場,讓小朋友一齊玩。

雪祭集合日本各地小食店攤位,一日內就可吃盡美食。

散雪加工成補雪 填補空隙

還是別丟架了,我轉做些簡單工夫,補雪、用磨刀磨平雪像、以鋁條把多餘的雪磨走,讓雪雕變得光滑,之後到製雪組運雪和製雪,隊員說製作補雪時可因應天氣調節水的份量,天氣冷時加多點,熱時加少點,鬆散的雪便變緊密。工作不夠半小時已感疲累,在寒天下工作消耗的體力倍增,一朝早雪未停過,以為會暫時停工,他們卻慶幸只是落雪而非下雨,「今年天氣特別冷,沒有雨,雪雕不易溶。最怕落雨會溶雪,隨時把一天工作化為烏有。試過有一年做了個特別難的櫻花雕塑,一落雨就把作品毀掉了。」環視四周,我打着哆嗦早已停下來休息,其他人依然各就各位,做得起勁。他們雖然不是義工,但本身都有工作在身,為雪祭有人請假有人事先作申請,已參與雪祭十多年的石川先生放低自己生意,來這裏砌雪一個月,「雪雕跟其他雕刻不同,需要更精細技巧,這種雪雕技術只有札幌才有,是由自衞隊雕刻技術傳授而來的,我覺得很有意思,所以堅持到這裏做雪像。」

昔日鷹架不穩 統籌人七層樓高掉下

以前雪祭用的鷹架是以竹木和梯子搭建而成,不及現在穩陣,森岡孝友試過從七層樓高的竹架上掉下來,受傷送院。嚴寒下製雪雕刻苦難耐,他們卻義無反顧,「跟一個團隊齊心做一件事,從無到有的過程令人很快樂。今年是第67屆了,堅持這麼多年只因為不想它中斷而後繼無人,全日本的人專程來北海道看雪雕,我不想讓他們失望。」日本職人精神名不虛傳,不論大小事,他們都認真地執着、傳承,眾志成城,以匠人的耐心和巧手對待。

隊員石川孝志(參與雪祭11年):「雪潔白無瑕,雪雕跟其他雕刻不同,需要更精細技巧,這種雪雕技術只有札幌才有,所以堅持到來做雪像。」

森本雅子(首年參與雪祭):「好辛苦,每日都做到肌肉痠痛,但工作愉快,有份參與製作這大型作品,看它成型後非常感動。」

如何煉成Winter's Tale

拍打:
剛從滑雪場或山中運來的雪鬆軟,需拍打至硬實才適用於雪雕。

運雪:
把拍打好的雪運到製雪組,之後加水、攪拌、拍打,加工成補雪,運上鷹架。

掃雪:
不停下雪,屋頂蓋了厚厚一層粉雪,雕刻前要先掃走多餘的雪。

補雪:
用加工好的補雪壓實、填補空隙以塑形。

雕刻:
以削刀刻劃紋路細節。

磨平:
以鋁條削走多餘的雪,把雪雕打磨至光滑。

精緻雕刻:
用雕刻刀雕出精細形狀和線條。

測量:
以水平呎測試表面平衡度,看看有沒有不平坦地方。

點樣申請做雪祭義工?

札幌雪祭自1987年起開放予市民參與,近年做義工的外國人及留學生增加。若想參與,可於每年11至12月在雪祭官方網站報名,男女、國籍、年齡不限,但必須識日文。
查詢: http://www.snowfes.com/t/index.html

第67回札幌雪祭:

大通會場、薄野會場:2月5日至11日
Tsudome會場:2月5日至18日

札幌雪祭分大通公園、薄野和Tsudome三個會場,大通公園有117座大小雪像和冰雕,附設一個比賽和表演的人造滑雪道、溜冰場和小食攤檔,早午晚也很熱鬧。

TRAVEL MEMO

機票:香港航空直航札幌,單程經濟艙連稅$4,750起,查詢: http://www.hongkongairlines.com/
匯率:100日圓約兌$6.4

鳴謝:香港航空

記者:王秋婷
攝影:楊錦文
編輯:陳漢榮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