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紋伊蚊可播毒港恐現二度傳染

白紋伊蚊可播毒
港恐現二度傳染

【本報訊】全球寨卡病毒感染個案急升。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昨稱,香港旅客來往頻繁,本地常見白紋伊蚊有可能傳播寨卡病毒;故香港有可能由外地傳入個案,再造成二度傳播感染其他人。有微生物學家指,除精液及血液外,病毒也可長時間存在尿液中,帶病毒患者捐腎或會將病毒傳給授贈者。

高永文

尿液腎臟可帶毒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稱,今次寨卡病毒在美洲爆發,小頭症嬰兒數目較以往飆升;若證實病毒引致小頭症,證明病毒基因或已變異。美洲與亞洲病毒基因一向有別,現時泰國病毒感染個案不多,但若泰國感染及小頭症個案急升,將增加對港威脅。袁又指外國研究發現病毒可長時間存在於尿液,若證實尿液帶病毒,腎臟也可能帶病毒,若患者捐腎可能感染授贈者,故捐腎前應驗尿。
高永文稱,曾到疫區市民返港後最少14日須用驅蚊劑,以免受感染而在港遭白紋伊蚊叮咬,將病毒傳播。巴西奧運會臨近時衞生署會聯絡本港運動員,提醒採取防範措施。
香港婦產科專科學院正草擬孕婦感染寨卡病毒臨床指引。本港2010年至14年每年有77至111宗嬰兒小頭症個案,一般成因未明,部份因創傷或遺傳。中大婦產科學系教授梁德陽稱,孕婦感染寨卡病毒後,或需數周至數月才能診斷胎兒是否患小頭症,若懷孕24周以上才證實,孕婦不能人工流產。
■記者陳沛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