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跳彈床可改善肌肉力量及協調,但東區醫院研究指,短短兩個月內接獲8宗跳彈床受傷個案,傷者聲稱於北角一間跳彈床樂園跳彈床時受傷。有病人椎骨骨折、足踝脫臼、頸部肌肉扭傷或膝蓋十字韌帶撕裂等。所有傷者沒跳彈床經驗,有人因在彈床上翻觔斗而受傷。有醫生表示,跳彈床應循序漸進,「唔好一跳就跳高,慢慢試吓反彈力」,初學者不宜做翻觔斗等高難度動作。
記者:陳沛冰 袁楚雙
最新一期《香港醫學雜誌》發表東區醫院有份參與的研究,指2014年7月名為Ryze的全港首個跳彈床樂園於北角開業,該院同年7月至9月接獲8宗跳彈床受傷個案,傷者年齡介乎22至48歲,包括4男4女。
其中一名25歲男性游泳教練於彈床上跳高1米,但背部先落回彈床;入院檢查證實他椎骨被壓傷,有兩節椎骨骨折,需戴上矯形器8周及服藥治療。另一名30歲女病人同樣因跳高後背部先落彈床,因背部過度屈曲導致一節椎骨骨折。
宜循序漸進感受彈力
一名27歲女子左腳腳趾與腳掌間蹠骨骨折需做手術,相信她從高處落下時整隻腳板負荷力度過重所致。另一名22歲女子相信跳彈床時腳尖先落彈床,腳尖承受過大壓力,導致較罕見左足踝脫臼。另一22歲男子在彈床上翻觔斗,令頸及背部肌肉過度伸展,導致頸背肌肉扭傷。一名26歲女病人因左腳卡在兩張彈床之間令蹠骨受損。
參與研究的東區醫院骨科醫生劉兆基指,所有病人求診時指於Ryze跳完彈床後受傷,綜合本港經驗及外國研究,跳彈床受傷主要因缺乏跳彈床經驗、空間不足、落彈床時姿勢不良、嘗試在彈床上翻觔斗及多於一人在彈床上跳彈。他提醒市民跳彈床應循序漸進,「唔好一開始就彈好高,腳會受好大壓力,容易骨折」。主辦單位對彈床要有定期維修保養,向跳彈床者解釋風險,提供一些彈性較低的彈床讓參加者先熱身。初學者不應做翻觔斗等高難度動作。
本報昨到Ryze視察見到不少兒童正跳彈床。Ryze助理經理Miguel Soriano表示,該公司有安全指引給予參加者,並有足夠職員在場維持秩序及參加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