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永遠都有人說,口吻如閒談他人是非、表情無癢無痛的說:沒有用的,學生如此所為,只會讓親者痛、仇者快。
我想:誰是親者?事發當初,親者有幾痛?事發後,像你這樣的親者倒是爭先恐後,插隊心痛。你如此計較即時效用,痛了也於事無補,那你痛來作死麼?至於仇者,他們快不快關香港大學鳥事,這種人一般很容易快樂,因為對自己沒要求,因為底線可以很低,你不能指望他們會心痛,除非被褫奪了什麼頭銜、被整治。而且,只是要守護一種價值,分什麼親說什麼仇?學生不顧前途,難不成就為了讓仇者心痛?
又有人說,總有人說,越來越多人說,像智者似先知的說:梁民望越低、口碑越劣反倒有助於他連任。港大就是一個火藥庫,所以,別再火上澆油,別中了挑撥離間計。
我想:此話有理,但可以不理。為了不中計,裝啞巴還不夠,梁特越是撥火,我們就扮消防員撲火?萬一他狂性大發,委任樹根當教育局局長,我們吹他不脹,就扮喪屍,熱烈彈琴熱烈唱好,沒讓他達到好鬥的高潮,就會意興闌珊收手?
提出問題的人集體扮綿羊,強力集團慈悲大發,下不了手,問題就消失了?比如書局友事件,我們配合李波夫婦呼籲,一言不發,李生就不用配合調查?李生即使因此而提早重開書局,強力部門此後更不必繞過什麼障礙,直接強化成恐怖份子了。
這年來不搞那麼多抗爭,強力集團見大家聽話,就放手讓我們隨便任揀?按這一套玩下去,甚至出現比電影《十年》更荒謬的狀況:全城歌頌梁特,百萬民上萬言書要求留任,打手角色沒存在價值,強力集團就會換人?即使梁特居然真的就此而給換馬,一則換湯不換藥,梁特雖屬難尋之絕世奇葩,在這制度下的產品,可是江山代有豺狼出,日防夜防,奇葩難防。二則扮一時順民、裝死狗、言不由衷,才是最毒的藥,會上癮的,為一任梁特,不配。
OK,大勇者,慎而有謀;走湯家驊式路線,找自以為夠內部的內線交流,夠上面的上頭陳情好不好?我俾個官你做好唔好?呢條路走咗好耐,走散咗好多人啦。龍鱗不能逆,順其勢就能謝主隆恩?這條龍天天變臉,你學人揣摩上意?上面比你還迷惘,眾多上意也在鬥爭中互相猜度呢。事事都給你看透了,中國近當代史你看透了沒?大家讀多啲書至得㗎!慎而有謀,司馬遷寫《史記》以來,多少謹慎的謀士謀啊謀,最終不是一事無成,就是謀成老油條。與虎謀皮者,不是被老虎凌遲,就同化成另一頭老虎,合力咬人。用多啲腦啦,唔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