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民建制同反對拆棚仔布市場

泛民建制同反對拆棚仔布市場

【本報訊】1978年開業至今的欽州街臨時小販市場(俗稱棚仔)38年以來以低價出售布料,聞名於製衣界及設計系學生,2013年規劃署提出把布市場現址改為居屋發展用途。
棚仔布市場關閉在即,不少檔主反對當局把布市場遷往通州街臨時街市。昨日在深水埗區議會大會上,泛民主派及建制派區議員站在同一陣線,支持保留棚仔布市場,惟政府多個部門一意孤行,堅持收回用地興建300個居屋單位。
欽州街布販市場商販關注組昨到場請願,要求暫緩清拆布市場,反對遷往通州街臨時街市,希望能與政府跨部門討論,讓其繼續原址經營,堅持不遷不拆原則。
會上泛民主派及建制派區議員鮮有共同反對食環署在未與布販達成共識前,關閉布市場,兩派議員皆認為政府應顧及深水埗特色的經濟及文化發展,及妥善安置小販題。

地政房署一意孤行

民協區議員衛煥南及譚國僑提出,政府應檢討現時布販的發牌制度,免除現時持牌人與檔主身份無法與當局達成共識的問題。他們並批評政府有心與民為敵,「高鐵又係咁,𠵱家又係咁,政府一直都同市民建立對立點,點解一定要呢塊地起?棕土啲地又唔用?」
民建聯區議員鄭泳舜亦認為政府搬遷至通州街臨時市場的方案不可行,以現時布市場狀況,布販難以在新址安排完全一樣的布疋排位,搬遷對文化構成衝擊。
惟地政總署及房屋署表示事在必行,暫時不會放棄發展布市場為住宅用地。房屋署高級規劃師吳玉卿指,現時政府決定收回該地並興建300個單位,將於2021到2022年落成。各部門將於下周三與持助手牌及非持牌經營者開會,商討安置計劃。
■記者梁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