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健籽】Make Love, Not War 倭黑猩猩最似人

【科健籽】Make Love, Not War 倭黑猩猩最似人

【科健籽:趣味科普】
猴年說猴,大家都知道猴子就是我們說的馬騮,但是說到牠跟猩猩、人猿及狒狒等有甚麼分別,就不是一下子能夠區分出來。簡單點說,剛過世的金鷹是馬騮、孫悟空是馬騮,至於翻拍再翻拍的經典科幻片《猿人襲地球》裏的猿人,則比較像黑猩猩(chimpanzee)。體形較小的倭黑猩猩(倭,音窩),更加和人相像。至於另外一種喚作大猩猩的gorilla,則是電影常客,忽而在日本特攝片中大戰哥斯拉,忽而又見牠飾演「金剛」,爬上紐約帝國大廈搥胸打飛機。

很多人反對進化論,認為人是從馬騮進化而來的說法,有損人的尊嚴。但嚴格來說,人不是從馬騮進化而來,雖然兩者有着同一個身份不明的老祖宗,但早在二千多萬年前就已分道揚鑣,各走各路,所以人跟馬騮只是遠親,等於好日都不見面的姨媽姑姐,疏離到不得了。至於跟我們人類同屬人猿科的長臂猿(gibbon)、大猩猩及黑猩猩等,則是一千多萬年前才開始走失,之前也是一個祖宗,還可以認親認戚,加上基因圖譜亦靠近人類,所以必定是我們的近親無異。而跟馬騮的基因,我們有93%相同,跟長臂猿及紅毛猩猩(orangutan)則有97%相同。大猩猩和黑猩猩的基因跟人類最貼近,有說相似度分別達98.4%至98.8%之多。

做愛解紛爭 眉目攞情報

在黑猩猩當中,有一種稱為倭黑猩猩(bonobo,早期稱pygmy chimpanzee),其習性跟人類有很多共通點,因此近年被熱烈討論。牠們主要在剛果棲息,已經瀕臨絕種,直至上世紀二十年代才發現跟黑猩猩有微小分別,也因為牠們的體形比黑猩猩小而有倭黑猩猩和矮黑猩猩之名。牠們之所以吸引動物學家觀察,最重要的原因是牠們性生活多姿多采,喜歡做愛,而且不光是為了繁殖,有點像聯誼,因此說跟人相似。從過去的研究觀察所得,牠們會通過性交化解紛爭,有點床頭打交床尾和的況味。與此同時,牠們甚至懂得男跟男、女跟女的做愛,可謂蔚為奇觀,當中影像大概不能從中小學的通識教育課裏欣賞得到。據動物學家指出,矮黑猩猩的同性性交,亦有化干戈為玉帛的作用,雖然牠們也不能說是一團和氣,但懂得make love, not war的牠們,社會架構相比黑猩猩的和諧多了。荷蘭學者Frans de Waal 亦因為揭開了牠們社會的神秘面紗而蜚聲國際,關於牠們的專著《Bonobo: The Forgotten Ape》更成為近世經典。
自此以後,比較倭黑猩猩及黑猩猩成為重要課題。日本人猿專家狩野文浩(Fumihiro Kano)去年進行實驗,把矮黑猩猩及黑猩猩分作兩組,並觀察兩者跟同伴的眼神交流,最後發現矮黑猩猩的確很懂得眉目傳情,會特別留意對方眼神,凝望的時間亦較長,懂得透過眼神交流索取情報,加強溝通。這項發現,對研究人類社交也有重要啟示,說不定我們擠眉弄眼的伎倆,也像牠們一樣,經過漫長的歲月進化而來。

【馬騮Monkey】
和人類在2,500萬年前來自同一個祖先
基因相似度:93%

【長臂猿Gibbon】
和人類在1,500萬年前來自同一個祖先
基因相似度:97%

【紅毛猩猩Orangutan】
和人類在1,000萬年前來自同一個祖先
基因相似度:97%

【大猩猩Gorilla】
和人類在600萬年前來自同一個祖先
基因相似度:98.4%

【黑猩猩Chimpanzee】
和人類在400萬年前來自同一個祖先
基因相似度:98.8%

參考資料:
1)
Fumihiro Kano, Satoshi Hirata and Josep Call. “Social Attention in the Two Species of Pan: Bonobos Make More Eye Contact than Chimpanzees” PLoS One. 2015; 10(6): e0129684.
2)
Frans de Waal “Bonobo: The Forgotten Ape”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7
3)
Russell H. Tuttle. “Apes and Human Evolu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 and London, 2014

十九世紀解剖學家Thomas Henry Huxley是達爾文的信徒,他在著作《Man's Place in Nature》已開始比較人猿跟人的相似之處,圖為書中插圖。互聯網

記者:陳以恒
編輯:陳國棟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