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街Diary,是枝裕和導演並編劇。
故事平淡如背景鎌倉,雖說古都,卻退盡京都、大阪、當然也包括東京的豐富及層次多元。
平面的古城,縱是海邊未見澎湃洶湧,猶如角色面目並片子調色專注素淨。
四個主角,三個姊姊加最小同父異母妹妹,人人乾淨面皮,銀幕上看來猶如沒化妝素顏。
聯想1957年電懋出品四千金。當年演四姊妹穆虹、葉楓、林翠、蘇鳳,人人氣質衣裝風格不同,各有各的美,不似今天大家比賽異父異母孖生姊妹獎:A的鼻子似B、B的嘴唇似C、D的額角似A…… 身材尺寸幾乎倒模,衣服來來去去就那麼幾個牌子,全球化外表,連人都愈活愈無分彼此。
海街四姊妹肯定有一點相似:乾淨。
面皮乾淨、牙齒乾淨、儀態企理、衣服樸素恰到好處。
地方環境乾淨,大街小巷海邊無半點垃圾是日本人被舉世讚譽的美德。
四姊妹居住外祖的老屋實而不華,就是一所有年份木房子,井井有條,他們難道無雜物垃圾?
曾經到訪過京都朋友祖居的家,似傳統小旅館,外面一片松、竹、櫻、梅是祖先福蔭,然後人選擇居住空間樸素得很:無多餘奢華陳設,字、畫、陶、瓷、石簡約點綴,好想無禮問詢: 你們從來不購物?你們從來沒垃圾?你們家有個無底深潭?食垃圾?
就似海街女孩們的皮膚,可是人人用了電視廣告傳來的神仙水?
怎會如此乾淨?
不論單眼皮還是雙眼皮,眉毛可修粗或幼,但黑白分明雙瞳沒得假,如樹林、院落、溪流、海浪般清楚利落。
不,原意並非用來比喻今天香港。
看完一套家庭並家人為主軸,卻退盡吵鬧互鬥,以平實譬喻人生相互對望互調角色好戲,着實犯不着用來相提並論香港的尷尬。
那片乾淨企理,未免太叫人想入非非,走入我們地下鐵車廂,點着燈籠也難尋一張可作比較面皮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