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的移民危機 (自由撰稿人 貝加爾) - 貝加爾

瑞典的移民危機 
(自由撰稿人 貝加爾) - 貝加爾

上星期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出現為數近百的蒙面人,追打聚集於中央火車站、貌似北非裔的街童,並散發「忍夠了」的單張,指中東難民經常在該區域搶劫、非禮甚至強姦女性,而警察執法無力,因此迫使他們出來保衞瑞典人。這單新聞不僅震驚國際,也觸發左右翼的互相指摘。
香港人對水貨問題尚有切身體會,但一般人沒法想像像瑞典如此富裕的社會主義北歐國家,居然也會出現如此嚴重的社會問題。從局外人看瑞典案例,或許更能了解日益加劇的中港矛盾。
事實上瑞典的移民問題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二○一三年斯德哥爾摩近郊移民聚居的地區因為警察執法問題已經爆發過大型騷亂,而瑞典的移民問題也非歐洲的單一案例。對收容難民最寬容的德國在今年新年倒數時便發生貌似北非裔的男子聯群結黨在科隆及漢堡等地非禮及強姦女性,已經令輿論從同情難民到質疑難民政策。及至上星期,一名於難民中心工作的瑞典女子因嘗試調解兩名難民男子的爭執時被捅死,更加激起了瑞典的反移民情緒,令北非童黨成為蒙面人的「懲罰」對象。

巴黎恐襲揭示融合政策失敗

反移民的極右政黨瑞典民主黨亦在民調中飆升,更一度超越植根瑞典社會多年的工黨,有望在來屆選舉成為國會最大黨。右翼批評左翼一直無視移民問題,將批評者都標籤為種族主義,縱容難民作奸犯科,甚至連警方都隱瞞瑞典女子被難民青年性騷擾的報告,更令斯德哥爾摩市中心變得無法無天,尋常女子幾乎不敢獨行,從前外界所認識的安全富裕舒適的社會主義天堂已經一去不返。
然而,左翼提出的除了是瑞典既自詡為人權大國,又於經濟上立於世界前列,應向落後地區難民施以援手的人道理由外,也有國內出生率下降,老年人口增加,亟需輸入年輕勞動人口的經濟理由。而且將整個移民及治安問題當成種族問題,也是把焦點完全錯置。男多女少的移民比例是性罪案的源頭之一,而將整個種族邊緣化及隔離,令他們繼續處於劣勢,他們只會開始出現集體被社會排斥的想法。這不只滋長罪案,更成為他們投向極端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誘因。從巴黎恐襲的例子可看到,大部份的恐怖分子都是在歐洲土生土長的第二代移民,這明顯反映歐洲政府在第二代移民融入社會的政策表現失敗。
右翼訴諸種族不可能解決問題,反之只會加深種族偏見及不公,然而左翼無法回應一般民眾對大量移民改變既有的社會狀況、文化習慣、經濟資源甚至人身安全的憂慮,也令極右言論得而打動人心。正如香港特區政府長期無視水貨問題,直至右翼團體發動「光復行動」方才回應,也反映政府完全低估中港矛盾對社會之衝擊。
事實上,過去廿年全球資本及勞動市場急速集中,歐洲也邁向一體化,以往「瑞典是瑞典人的」國族想像已經一去不返。歐洲各國皆有右翼國族主義政黨嘗試力挽狂瀾,英國更將在二○一七年底前舉行脫歐公投,但亦難以逆轉全球化的浪潮。然而在各國於處理人口遷移,尤其是來自貧窮國家或難民時,不單單是引入他們藉此補充本地低收入工種的需求,當中還需顧及移民人口將面對的社會不公、種族貧窮以及社會隔離。這便必須破除上一代的一元國族想像及種族偏見方能達成。

貝加爾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