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不覺,香港開埠以來第一面奧運金牌已經是20年前的事,這塊滑浪風帆金牌的主人翁、「風之后」李麗珊(圖)已是兩女之母,大女黃希皚已經10歲。45歲的珊珊坦言「金牌」長期放在保險箱,對於20年來港將共得奧運一金一銀一銅已算有交代,期望今年里奧,港將能爭取一面以上的獎牌。
記:記者 珊:李麗珊
記:你拿奧運金牌已是20年前的事,有特別感覺嗎?
珊:人都老了吧(笑着說)!覺得這20年香港體壇變化很大,像體院設施、政府資助、運動員福利及退休計劃,比起20年前我們做運動員時加強好多,是好事,因為多了資助,所以多了人加入體壇,亦是好事。
奧運金牌存保險箱
記:會時常拿奧運金牌來看嗎?
珊:奧運金牌很多時放保險箱,但每當我出席一些小學的座談會,我就會帶着金牌,想給在座的小學生看看,他們大多很雀躍,我覺得要訓練小朋友愛運動,一定要從幼苗開始,他們看到奧運金牌多會有幻想,也不是遙不可及的事,說不定會有人立志要做運動員。
記:這20年香港還未有另一位奧運金牌得主,覺得意外嗎?今年里奧你預測如何?
珊:拿金牌不是容易的事,不可以拿獎牌的顏色來衡量,我覺得香港這個小地方,能在這20年拿到一金一銀(04年李靜/高禮澤乒乓雙打)一銅(12年李慧詩單車凱林賽)已有交代。我留意到現今的香港體壇,很多年輕的選手都有潛質,單車、滑浪風帆、羽毛球、乒乓等等,希望看到兩個甚至三個以上的獎牌。
記:你那句「香港運動員唔係垃圾」街知巷聞,今時今日的香港體壇,那一句最適合他們呢?
珊:可能好多90後的運動員未必知道這句說話,我希望大家繼續爭氣,或者「今非昔比、百花齊放」更適合現世代的香港運動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