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再訪仁園,景物依舊,花草樹木欣欣向榮,池塘錦鯉正生猛的穿梭搖擺,那十九間民房早已融入了仁園成為一體,仁園之美,美在和諧,美在自然,也美在不着痕跡的講究,有一種園如其主人的素樸與深邃且又低調的風格。
此次短暫的停留,發現從仁園門口起了一座拱橋,對面便是去年才成立的蔡伯勵書院了,蔡老師的公子蔡爾雅是一位著名的畫家,本來旅居比利時,工作於博物館,學有專長,樂不思蜀,從未有回歸順德長居之計,幸有蔡老師變更居處重擺風水陣,才引得爾雅與家人返回祖居,也參與了仁園十多年來的擴充建築及設計工作, 蔡老師的仁園有了這位生力軍,充滿了藝術園林之美,綜合了古典與現代、東方加西方的特色,蔡爾雅亦應記一功。
去年,蔡伯勵書院成立,更成為一所人文薈萃的地方,當晚,我們去到書院,正好有粵劇排練,樂團中的笙簫笛、鑼鼓鐃鈸齊鳴,觀眾亦反應熱烈,他還成立了易經班、丹青班,陸續開班授徒,弦歌不輟。一道橋通向一所書院,與仁園隔一條小河相望,回到仁園後還聽得到遙遠的樂聲隱隱傳來,此間書院象徵着豐厚的文化與創意,憑添了深長的文化傳承風味,日後的發展會更為廣闊,一些團體社團的集會、成果發表等等都會用得到吧。
順德一向有魚米之鄉的美譽,物產豐富,如今蔡伯勵書院的開辦增加了更多文化的氣息,集合幾代人彼此能交換心得,年輕人聽長輩講家鄉的故事,從外地返鄉的一代也能講流浪旅居的甘苦,各種文學藝術在此交流,饒有深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