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有時要懂得幸災樂禍。
不是叫你看見颱風地震、滿地瘡痍而開心──這是人力難以避免、命運劫毀的天災。看見地震海嘯而幸災樂禍的人,人性泯滅,沒有心腸。
但是,當初完全可以不必發生,卻由於人為的愚昧,自己造成的災難,旁觀而卻大可以幸災樂禍。這等幸災樂禍,可以令身心愉快,提昇健康。
阿里士多德論戲劇,說到喜劇,就指出人在心理上愛看喜劇,因為喜歡看到比自己愚蠢的人,做了蠢事,而焦頭爛額收場。
所以,看見短短五個月,歐洲的難民危機,果然不斷惡化,德國女總理麥克萊夫人自作孽,「大愛包容」,「包」出了恐怖襲擊、強姦、搶掠,終於導致德國的愛國力量大力反擊(愛國,即是所謂的極右翼),瑞典、芬蘭、丹麥,紛紛向什麼難民下逐客令。麥克萊夫人哭笑不得,尷尬狼狽,民望插水,我幸災樂禍。
幸災樂禍如果是將快樂建築在他人命運的痛苦之上,則極不道德。但幸災樂禍如果是將快樂建築在他人的極度愚蠢之上,則益壽延年。
看歐洲在麥克萊夫人的瞎指揮之下沉淪,實在令人開心。文藝復興以來如此優秀的文化,蠢人不但無力繼承,反而會因其愚蠢而將之毀掉,當初你一片好心,勸其不可,但蠢人偏要堅持,最終毀滅了,你不必流一滴淚,只須拍掌叫好。
伊索寓言裏:一隻馬和一隻驢,在懸崖邊的山路一起走。左邊是萬丈深淵,但驢子卻越走越左。馬好心勸牠:小心呀,下面是懸崖。但驢子很頑固,心想:憑你也有資格勸我?一心要鬥氣,越走越左偏,結果粉身碎骨。
伊索的意思,是我們不要為專愛鬥氣的驢子而惋惜,要為世上少了一頭蠢貨而歡喜。
中國文人太多「憂患」,獨缺幸災樂禍的獨立精神。這一點可能是吳王夫差身邊的伍子胥基因遺傳。伍子胥屢苦勸夫差勿迷戀西施,夫差不聽,將伍子胥殺了。伍子胥死前哭喊:我要將一雙眼睛挖下來,擱在姑蘇城門,看着越王的軍隊攻進來將我國滅掉。
何必如此悲慘,還賠上一條命?伍子胥應該及早移民,隔岸觀賞吳國覆亡,一面斟酒笑看,一面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