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次港府為港珠澳大橋追加逾54億元的撥款,於去年1月提出,但實際只審議了30小時,主要因應是香港口岸造價上升,而整個口岸的造價由304.3億多元,激增至358.9億多元,而在整個審議過程中,不斷揭發工程各種問題,包括意外頻生、影響中華白海豚生存環境、以及大橋效應遠低於原本評估。
運房局:撥款非必要
當局於去年1月,向交通事務委員會提出有關撥款,並於去年12月1日交工務小組審議。根據運輸及房屋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該筆54.6億多元口岸追加工程撥款,主要是口岸上蓋設施工程的造價比預算為高,而且要為工程預留足夠的應急費,但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邱誠武昨亦承認,就算撥款不獲通過,只需要刪除部份口岸的停車場、洗手間等非必不可少的設施即可,「唔會影響大橋通車」。
立法會財委會於本月8日開始審議撥款,至昨日為止用了接近22小時才審議完畢,但期間卻揭出大橋工程存在不少問題,泛民議員提出多項反對撥款問題,包括大橋超支、工程意外頻生、影響白海豚的生存環境、質疑大橋的使用量,但政府一直未能給予泛民議員滿意答案。
■記者呂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