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政府積極推行創意產業,希望增強經濟發展的創新能力,範圍包括電影、電視、音樂、數碼娛樂等,希望打造香港成為「亞洲創意之都」。
據政府新聞處資料:現時從事文化及創意產業相關的企業有接近40,000家,從業員亦超過20萬。為配合政府發展創意產業,各大專院校亦不遺餘力開辦相關課程,一時間,市場湧現大批創意專才。
可是,香港近年經濟趨弱,加上市場較小,廣告和投資等收益大不如前,加上新興媒體亦搶佔了市場份額,行內競爭也十分激烈。
個別行業已出現人手過剩:電影業北望神州,不少製作在內地進行,香港的機會還剩多少?聽說不少修讀電影的學生,為了累積經驗,增加將來就業機會,甘願免費協助電影拍攝,就是當個打雜也好!
在電視台工作的或者好一點吧,最少未來將會有多兩間免費電視台出現。再者有內地網絡電視搶攻香港市場,聘用的人手相信會有所增加,但是否水漲船高,仍有待觀察。
最近在網上看到某位女性大吐苦水,埋怨當攝影師助理的男友兼大學同窗,月薪只有8,000元,她說寧可他去當個大廈管理員更好,起碼賺取的工資比攝影助理還要高一些。這批創意產業從業員,或者跟在香港踢波的年青人面對着同一難題,都是起薪點太低了。
(註:現在畢業後入職記者的月薪,竟然跟筆者廿年前入行時差不多!)
劉健基
有線足球評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