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識呢三招上網唔使俾人「剝光豬」

學識呢三招
上網唔使俾人「剝光豬」

網絡世界似真又似假,不少人認為個人網上賬號應該定期改密碼來防止黑客。不過「網絡的事」,尤其是個人私隱權方面,又豈止改密碼這麼簡單。
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

適逢星期四(28日)是「國際數據私隱日」(International Data Privacy Day),三藩市舉行一個以此為題的研討會,雲集一眾數據安全專家,呼籲大眾重視自己的網上私隱。

史丹福大學「互聯網與社會研究中心」研究員Erin Risner認為,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日常的網絡活動,幾乎每分每秒都被人監視。她形容:「於Amazon(網購巨擘亞馬遜)剛搜尋過的產品圖片,轉頭就成為個人facebook中出現的廣告,嚇倒不少人。」她稱這已是侵犯私隱的例子,建議網民認清自己的權益,好像可使用如“Duck Duck Go”搜尋器,可防止個人網絡喜好被追蹤。

有協助政府決策數據處理工作的Start Up Policy Lab,數據私隱負責人Timothy Yim也鼓勵大家利用軟件來協助管理不同網上賬號的密碼,「不應只更改密碼中的一部份字元,最理想是借助軟件來生出完全截然不同的密碼」。

不少人喜愛在社交網站胡言亂語或貼相後「刪post」,還要把矛頭指向轉帖的網民,所以專家提醒:「其實最保障私隱的方法,還是不要隨便在網上分享一些你不想人知道的事。」否則好像香港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的前facebook專頁管理員Eric Chan般,連老闆的大腸X光圖和身份證號碼都放上網任人睇,要被迫道歉。

話你知:
市面上有不少軟體可協助管理密碼。根據美國I.T.權威雜誌《PC Magazine》今年初的報道,免費密碼產生器第一名為LastPass 4.0;LogMeOnce也獲推薦。付費軟體中,Dashlane 4 及 LastPass 4.0付費版的評價亦不錯。

小資料:
Startup Policy Lab是三藩市非營利組織Community Initiatives旗下一個機構,專門幫政府製作工具以分析數據,作為擬定政策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