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校經費少 靠有心人士義教

村校經費少 靠有心人士義教

在畢節市雞場鄉一帶生活的小孩九成都是留守兒童,他們從小就要獨自面對艱苦的生活環境,當地村主任指看到小朋友的苦況,大家都只能心痛,他認為如果要改變,只有教育一路可行,但是村校的經費不足,老師亦不夠,很多時只能靠外地自發來的人當義教老師,才足以應付山區大量的適齡學童。

在山區學校當校長的張青儒希望能盡量給予留守兒童關愛。 謝榮耀攝

村委主任:教育是唯一道路

雞坡村一家小學的校長張青儒幾年前才轉來這裏教書,他有一個12歲的女兒留在城市的家中,但因為學校人手不足,加上道路不完善,不能經常回家,大部份時間只好留宿學校,跟家人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
「我們這裏大概百分之九十幾都是留守兒童。」張青儒的學校很大,收了700個學生,附近幾個山頭的學童都到他的學校讀書,但學校的資源相當匱乏,不少課室的窗戶都破了,只好用紙皮擋住,但寒風仍然不斷吹進,有小朋友凍得哭了,也只能教他忍受。教師不足亦構成問題,很多被政府調派來的老師,都不想在這片艱苦的山區生活,申請調離,學校只好靠由外地自發來的有心人士當義教老師,才勉強能讓山區的適齡學童學習。張指不少小朋友的父母已經好幾年沒有回家,「這裏的孩子很缺少愛、缺少關心。」雞坡村村委會主任楊明貴指,畢節一帶的條件相當差,但他相信要幫助孩子脫貧,教育是唯一的道路,「只要把教育搞好,我們不可能永遠窮。」
記者 黃兆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