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Zika)對全球的威脅升溫,令忽視這病毒逾60年的發達國家,急研疫苗亡羊補牢。有加拿大專家指最快今年10月可有疫苗應急,但美國官員指研發完成版疫苗需時好幾年。未有疫苗前,各國只能靠加強滅蚊等措施預防。
世界衞生組織(WHO)下周一將開緊急會議,決定是否將這次疫情列為「國際公共衞生緊急事件」。寨卡病毒主要由埃及伊蚊傳播,跟中港亦有的白紋伊蚊同屬伊蚊(又稱黑班蚊),過去主要關注白紋伊蚊傳播登革熱。世衞前天警告,中國和其他有登革熱的國家亦可能爆發寨卡病毒,有需要密切留意情況。
港研究要求各國通報
本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昨指未來一星期會開會,研究是否要求各國通報寨卡病毒個案,並提醒有意前赴爆發疫情地區的市民,特別是有意懷孕者,要考慮清楚是否成行。
目前研發寨卡病毒疫苗工作,由美國、加拿大和南韓一個科學家和藥廠聯盟領先,當中加拿大科學家科賓杰稱,他們的疫苗最早今年8月可進行第一階段人體測試,如順利可在10月至11月有疫苗供緊急使用。
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福西卻表示,政府研發的疫苗第一階段人體測試,最快年底展開,但「今年不會有安全有效和可廣泛使用的疫苗,可能未來幾年都不會有」。巴西一個研發疫苗機構亦指需時三至五年。
福西坦承,寨卡病毒對他們來說是種「全新病毒」,過去從未投入資源研究。寨卡病毒早在1947年已被發現,五年後在非洲烏干達有首宗人類感染個案,現時已有30多國有病例,但由於八成受感染者無病徵,有亦多屬輕微,過去未受關注。巴西去年起爆發寨卡病毒,並懷疑導致該國初生嬰兒患小頭症數字大增,令各國如夢初醒。
疑可透過性行為傳播
醫學界對寨卡病毒的影響和傳播,仍在了解中。醫生指巴西患小頭症的小童,除導致神經發育障礙,亦有約一半個案視力嚴重受損,部份連聽力也有問題。大溪地和美國有兩宗個案顯示,寨卡病毒疑可能透過性行為傳播。
巴西昨表示向寨卡病毒「宣戰」,會全力滅蚊。委內瑞拉亦表示會展開抗疫運動。加拿大繼美國後宣佈,將禁止曾到爆發疫情地區人士捐血。多國勸孕婦和有意生育人士避去疫區,多家航空公司和郵輪公司容許有關乘客改機票或退款。
路透社/法新社/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