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前廉政專員湯顯明於2013年獲委任為全國政協委員,被外界質疑與其在任期間,多次款待中聯辦及內地官員有關的延後利益。但律政司認為政協屬無薪工作,不視為收受利益行為。
有熟悉內地國情的時事評論員指出,政協及全國人大委員地位崇高,可享有不少無形利益,不少人願以數千萬元換取政協或人大委員身份。
有人願數千萬買身份
時事評論員林和立表示,不評論湯顯明個案。但他指出,全國政協及人大委員在內地地位崇高,雖屬無薪工作,但實際卻可帶來不少無形利益。林和立表示:「人大同政協委員分國家同地區層面,其中國家層面最吃香,係身份象徵,喺內地地方政府,知道你係全國人大或政協,都會畀面,做起事上嚟都方便好多,尤其係做生意,甚至向內地銀行融資都方便啲。」因此不少人對獲委任為全國人大或政協都趨之若鶩。
林和立更透露,部份人願以數千萬元換取人大或政協身份,「我知道有人願意畀四至五千萬元,或者捐幾千萬畀內地慈善組織嚟換取做人大或政協。」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何俊仁亦指出,全國人大或政協享有不少的無形利益,「話不當利益行為係無常識」。但何俊仁承認,若果以實質利益角度,較難證明人大或政協享有利益。
■記者謝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