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馮富珍談寨卡蚊疫:病毒爆發性傳播

陳馮富珍談寨卡蚊疫:
病毒爆發性傳播

寨卡病毒(Zika)持續擴散,在拉丁美洲、歐洲近30個國家和地區都有病例,世界衞生組織(WHO)預期未來一年個案達300萬至400萬宗,總幹事陳馮富珍形容病毒正「爆發性傳播」,下周一召開緊急專家會議,以決定這次疫情是否屬於「國際公共衞生緊急事件」。
陳馮富珍昨日在瑞士日內瓦主持WHO會議,形容寨卡病毒正「爆發性傳播」、「處於最高警戒水平」。她指,跟這病毒過往的爆發相比,「今次的情況有很大分別」,尤其是今次疑會令孕婦產下患小頭症嬰兒,越發令人憂慮。她說:「暫時未有證據顯示寨卡病毒感染與嬰兒畸形或神經系統問題有關,但令人強烈懷疑確有關。」

寨卡病毒肆虐巴西,不少初生嬰兒疑因此患小頭症。

薩爾瓦多進行社區防疫消毒。

洪都拉斯一間醫院為孕婦檢驗寨卡病毒。

下周一開會 商列緊急事件

她指有四個原因世衞對寨卡「深切關注」:或與嬰兒畸形或神經系統問題有關;進一步傳播的機會;新受影響地區的民眾對這病毒沒有免疫力;沒有針對這病毒的疫苗、療法或快速確診方法。
宣佈疫情屬於「國際公共衞生緊急事件」,等同發出國際緊急訊號,一般可引來更多資金和行動應付,就如2014年在西非爆發的伊波拉病毒和2013年的小兒麻痹症。不過,周一召開專家緊急會議不代表一定會將寨卡宣佈為「國際公共衞生緊急事件」,之前世衞就中東新沙士開了10次同類緊急會議,最終都沒有宣佈。
寨卡病毒於1947年首次在烏干達的猴子身上發現,主要經埃及伊蚊傳予人類,小部份人有發熱、出疹、肌肉痛等,幾日後會消退,但近八成人感染後無病徵。寨卡熱過去被視為小病,至近期始發現孕婦感染病毒,可能令嬰兒出現小頭症。
現時巴西是寨卡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由去年5月確診首例,至今8個月已有150萬人感染。美洲多國都採取措施防傳播;美國日前就宣佈,會禁止到過寨卡病毒傳播地區的人捐血。一名芬蘭人去年夏季到馬爾代夫旅行後,亦感染了寨卡病毒。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