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創業回報高FinTech幫手開路

在美創業回報高
FinTech幫手開路

中美兩國的FinTech投資者聚首三藩市,出席首屆「中美創新與信用峯會」。
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

由三藩市駐華辦公室(China SF)舉辦的峯會,除吸引中美兩國的FinTech投資者,連市長李孟賢亦有到場。香港的投資推廣署(Invest HK)則設有攤位,不少投資者查詢創新科技的營商機會。

與會人士包括不少中、美FinTech新公司的創辦人,他們均認為FinTech概念在美國已發展多年,而灣區其他種類的科技創新會議很多,始終沒有以FinTech為題的交流會,這次三藩市之行收獲甚豐。

史丹福大學畢業生Bril Wang於灣區成立的公司Cardinal Pitch Club,致力協助在灣區剛起步的FinTech公司籌集資金,打進中、美市場。

很多人認為中國政府對FinTech企業的限制一定較美國多,但Bril認為這是錯覺,因美國證監會的規例也很多。不過他補充,對開發一些互動科技產品,例如虛擬實境體驗(VR),美國的自由還是很大。

曹亮遠道從上海而來參加這次會議,認為在中國跟美國開設公司,最大分別是創業回報率。他的同學在美國創業,賺到的錢很快就可以用來投資其他產品繼續營運公司;但在中國的話,「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沒有這個機會,投資的門檻較高」。

話你知:

「FinTech」是近年相當受歡迎的關鍵字,其實是金融(finance)和科技(technology)的混合體,以新科技提供傳統付款、資產管理、貸款等金融服務。大家較熟悉的有第三方支付平台PayPal、虛擬貨幣比特幣(Bitcoin),和去年剛與蘋果支付系統ApplePay合作,推出感應式晶片讀卡機的Square。

中國在這股潮流中起步較遲,但去年已有兩間公司榮登「2015世界百大金融科技公司」。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保險」更搶下龍頭寶座,而廣受中國學生歡迎的分期付款線上商城「趣分期」則位列第四。電子支付市場中,騰訊旗下的「微信支付(WeChat Payment)」和阿里巴巴的「支付寶(Alipay)」也是國外企業模仿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