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溫床】貴州畢節大部份人口都是彝族人,相當貧窮,而各縣鎮都是山坡,難以種植,所以大部份成年人都要離家打工,才能付擔起家庭的生活費及孩子的學費,「較幸運」的還有祖父母照顧,但有些小孩從小就要負起照顧自己及弟妹的責任。在缺乏父母照料的情況下,悲劇時常發生,有學者亦形容畢節代表了中國「苦難的城鎮史」,是「濃縮的中國鄉鎮現實」。
缺父母關愛 四兄妹自殺
「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両銀。」這是貴州人的自嘲,當中尤以畢節市最為嚴重,據統計,畢節全市人口為約654萬,但貧困人口就已有約126萬,即五分一人都是貧窮人口,被官媒形容為「扶貧攻堅主戰場」。畢節市有五個國家級貧困縣,包括今次採訪地區的織金縣,該處天氣寒冷,很多時孩童只能燒垃圾取暖。
畢節的留守兒童問題被關注始於2012年11月,5名留守兒童躲在垃圾箱內燒雜物取暖,吸入過多一氧化碳缺氧死亡,畢節政府這才決定每年拿出6,000萬元人民幣設立留守兒童救助基金,但三年過去,畢節仍然未能擺脫惡名,慘劇仍然不斷。
最轟動的是去年6月,四名分別5歲至13歲的兄妹在家飲農藥自殺,隨後發現大兒子留下遺書,寫上「我該走了,我曾經發誓活不過15歲,死亡是我多年的夢想,今天清零了!」調查人員之後指這不單是貧窮的問題,而是四兄妹多年來獨自生活,缺少父母關愛導致的。去年8月4日,畢節留守兒童的悲歌仍未奏完,當地納雍縣一對姊弟被殺,其中14歲姊姊死前還被輪姦。
■記者黃兆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