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仔收到上月強積金(MPF)結餘應該會嚇一跳,粗略估計供款五年以上、又重倉中港股基金者,血汗錢單月隨時蒸發近萬元。但驚嚇在後頭,今年1月中港股又再嘔吐,截至22日MPF整體回報再輸6.2%,相當於每人損手1.35萬元,但以去年中數據,香港人均收入只有1.48萬元,變相大家輸了一個月糧,如果重倉中港股票基金恐怕要輸凸一個月、甚至兩個月,好慘情。
昨日揭開報紙,積金局指MPF嘅過去15年的年均回報有3.1%,扣除通脹實得1.3%,家人「嘩」了一聲後大叫少得可憐,懶理數字意味每4毫子可以滾大至1元,反正唔會明。事實上,港人對MPF的怨氣已非一日之寒,賺錢埋怨收費貴、輸錢狂罵芬佬廢,歸根究底就是發泄焗我賭、焗我輸、但又唔夠我使的無奈。
不少專家認為,打工仔就是輸在懶理,懶理受託人選擇、亦懶理基金選擇。OK fine,交了手續費但要自己積極管理返、亦都假設全港打工仔都對市場走勢敏感、識隨時「轉身」(事實是成年港人只有三分一是股民),但問題係究竟是否真的有選擇?Morningstar數據顯示,截至周二止半年58隻港股MPF基金全線輸20%至26%,中國及大中華股票更加半年輸21%至33%;就算進取轉保守,39隻保守型股債基金中過去半年亦全見紅,蝕多過半成者比例近七成,只望保本不望回報的港股債券,亦有四成機會是揀中要見紅基金。
積金局周二解畫指,MPF發展尚未成熟,或要40年後先可發揮其應有功能,但當政策已實行15年仍有大爭議、且未有大改動時,實在難以令人信服40年後就有一面倒改變,說到底全面的退休保障才是怨氣化解的關鍵。
林靜
本欄逢周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