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純利料僅增12%大行看淡 沽空比例14個月新高

阿里純利料僅增12%
大行看淡 沽空比例14個月新高

【本報訊】阿里巴巴今晚公佈季度業績,大行對其增長不樂觀。綜合彭博分析師預期,非會計準則(Non-GAAP)利潤為146.41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去年僅增11.6%,創增長最低紀錄。近日沽空阿里股份數目佔流通股份7.5%,亦創14個月新高。
記者:胡仲邦

阿里去年雙11購物節期間,在各網購平台錄得共912億元的交易總額(GMV),較2014年的571億元增加接近六成,但據彭博綜合分析師預測,阿里上季收入達332億元,按年增長26.9%。

投資者憂中國經濟

事實上,阿里於2014年9月以68美元上市後,雖然一度升至120美元歷史新高,但投資者憂慮其高增長不再,昨日收報69.77元,僅較上市價高2.6%,而沽空股份更佔流通股份的7.5%。分析指,投資者借阿里股價反映中國經濟情況,因中國經濟轉差,會直接影響零售業,沽空阿里是看淡中國最簡單的方法。
不過中信里昂早前發表報告認為,阿里第四季度非會計準則利潤可按年升25.5%至171億元,並繼續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為100美元。該行預計,阿里去年第四季的GMV持續增長,按年將增加26%至9,940億元;而其透過GMV以取得收入的變現率(Monetization rate),因商家在雙11期間增加宣傳推廣費用,預期會按年增加0.09個百分點至2.8%。
另外,據內地媒體《澎湃》報道,內地今年起所有藥品都須取得「電子監管碼」才可銷售,即藥物認證系統,記錄藥物的生產、物流及銷售過程,惟阿里早年藉收購中信21世紀(241,現稱阿里健康)後,與政府合作管理的電子監管碼。

阿里健康被指壟斷

同業憂慮阿里可掌握全國藥物的銷售訊息謀私,並質疑阿里健康「同行管同行」,有藥廠甚至對阿里健康提出起訴,指對方壟斷及存在不正常競爭。
報道引述消息人士指,國家食藥監總局副局長孫咸澤表示,當局將會收回阿里健康的「全國藥品電子監管網運營權」,並協商移交數據,如不成功甚至會廢除現有的電子監管系統重新建立。阿里健康回應指,目前沒有收到相關事件的書面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