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港互認計劃至今共批出23隻南下基金,但只有3隻北上基金。信安金融集團北亞地區副總裁張維義認為,限只有香港註冊基金可北上,但香港本土基金多數只投資中港股,相比台灣本土基金投資配置遍全球,香港基金對內地投資者未顯吸引。
四基金擬申請中港互認
信安資金管理(亞洲)常務董事袁時奮透露業界曾向證監會提出修改要求,但現時仍屬起步階段,他估計要待基金互認實行起碼一年後,才有機會着手修訂。該行擬申請旗下兩隻基金北上,而與建行(939)合營的建信基金亦有兩隻南下基金待最後審批,料農曆年前後正式獲批。張維義指九成以上國內債券均由政府或附屬機構發出,債券風險可以接受。
俗稱「核心基金」的預設投資策略預計今年底推出,信安國際(香港)香港區總裁柏智偉透露,該行正預備推出健康護理基金,但今年積金局專注處理核心基金,溝通後料明年才有望推出。現時市面同類基金只有宏利一家,柏智偉冀日後可批出更多。
至於強積金收費備受批評,信安反對劃一收費,但同意長遠有降低收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