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急性呼吸道感染可致兒童死亡,禁煙是減低患病風險的有效方法。香港大學研究發現2007年實施大規模室內禁煙後首年,兒童因下呼吸道感染入院人數大降47.4%,估計法例實施6年已減少逾1.3萬名兒童入院。建議政府應擴大禁煙區至幼稚園門外等地點。
記者:嚴敏慧
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氣管炎、急性支氣管炎、肺炎等,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收集醫管局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75,870名18歲或以下,因下呼吸道感染緊急入院的病童數據,用特殊統計模式運算,調整空氣污染和天氣等潛在干擾因素,評估擴大禁煙區範圍後對兒童下呼吸道感染影響。
二手煙令下呼吸道易受感染
研究發現,實施大規模室內禁煙後首年,兒童因下呼吸道感染入院人數下降47.4%,之後5年每年持續下降13.9%,估計條例實施6年已減少13,635名兒童入院。若將兒童分為學前及學齡兩組分析,禁煙對學齡兒童影響更明顯,學齡兒童在室內禁煙後的首年入院人數大減63.5%,其後每年入院人數亦減24.3%,學前兒童則首年減21.6%,其後每年減10.7%。
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講座教授劉宇隆指,二手煙有近5,000種有害物質,兒童長期吸入易令呼吸道黏膜發炎使抗拒力下降,細菌或過濾性病毒更易入侵引致下吸呼道感染。若已受感染再吸二手煙,則令發炎更激烈,可能需要深切治療。港大公共衞生學院講座教授林大慶表示有研究發現如室內有人吸煙,室內懸浮粒子PM2.5會大幅上升,令兒童肺部受損。
2007年政府擴大室內禁煙範圍,將工作間、食肆等納入,2009年及10年再先後將有蓋及無蓋公共交通交匯處及巴士小巴總站納入禁煙範圍。劉相信增加禁煙區對兒童減少入院有持續效果,建議政府應進一步擴大禁煙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