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識飲惜食】
那些年,我們曾對來路貨情有獨鍾,直到最近原力覺醒,本土小店出品亦人見人愛。新春快到,一於由辦年貨開始,香港年貨香港造,自己出品自己送,拜年送禮,理直氣壯搶白一句:「小小心意,香港製造的,別多謝我,多謝自己吧!」
買港式年貨,當然要去士多。我知,除了老屋邨和舊社區,士多早就沒有一間在咗近,不過此「士多」不同彼士多。這間「士多」,由三個八十後打骰,花了一年時間構思籌備,去年十一月正式開張。說穿了是一間網上超市,不過上架的是幾近銷聲匿迹的本地貨,三人眼見小時候最愛的史密夫果汁糖、沙嗲魚串等零食已不復見,便雲集那些年的零食雜貨在網上售賣。事頭之一的Jack,自畢業後在大型超市負責採購工作,理解到小商戶和老字號難以在超市上架,「這些老店多是小本經營,人手不多,出貨量小,自然無法應付超市龐大的定單。」網上超市沒有填滿貨架的壓力,少了這個限制,正好填補市場缺口,讓十八區居民借網上平台,輕易跨區買到老字號出品。
老字號手做蛋卷 一夜沽清
一個月前,他們意識到農曆新年逼近,立即四出搜羅本土年貨。找尋有口皆碑的老字號不難,難就難在對方肯供貨。原來老字號主力做街坊生意,甚少批發,更別提網購。為了一盒蛋卷,他們可以去到好盡,「我們發散人手,到土瓜灣的一間老店,逐盒逐盒買回來。」很快便被店家識破,最後只好從實招來,解釋一番理念之後,終於打動對方應承合作。眾多年貨之中,手做蛋卷銷情最瘋狂,另一間元朗隱世蛋卷一上架,十七小時內沽清,如今網上蛋卷糕點的分類貨架,超過一半貨品售罄,長期供不應求。
荃灣大河道的上海陸金記又是另一個年貨經典,每逢新年店舖內外都擠得水洩不通,人龍排到出大街,客人可隨便試食,所以一地都是瓜子殼。Jack特別推介他們的南棗夾合桃,先用人手把棗核逐粒剔走,再釀入合桃,外軟內脆,每粒再用玻璃紙包好,好花工夫,只剩下他們仍願意做。除了傳統老派年貨,不少得新一代的本地出品,推動公平貿易的賀年禮盒、本地社企的手做蝴蝶酥,都是傳統超市容不下的另類選擇。
小店精品 拜年包行善積德
支持本地出品,如果還能惠及弱勢社群,那就更加一舉兩得。關注草根生活聯盟第二年推出「在地心意拜年包」,宗旨是幫襯小店及自家製,拜年包的組合由基層共同購買網絡的街坊到各區小店搜購,如逾五十年歷史的上水廣源茶莊、深水埗的八仙餅家,其餘的洛神花醬、蒜頭豆豉辣椒醬,則是天姿作圍的出品,由一班天水圍基層婦女以協作形成生產,全部自家製,原材料亦購自該區小店,希望互惠互利。包裝方面,拜年包摒棄花巧的禮盒和花紙,取而代之的是可循環再用的手工布袋,由女布社和LMC兩個社區單位人手縫製,為基層車衣女工和南亞裔婦女雪中送炭,一來環保,二來回饋社會。整個計劃採用規劃式消費,按定單數量生產,減少不必要的浪費,而且屬非牟利性質,一分一毫都花在食物成本和勞動者身上。一份禮物,既可行善積德,又包含多重心意,很值得支持。
士多好物
在地心意拜年包孖寶
賀年糕點 有機有益
今年有不少單位推出本地年糕年貨,土作坊推出本地種植的蘿蔔糕、馬蹄糕和薑汁糙米年糕,部份採用有機材料和公平貿易蔗糖,皆良心之作。facebook專頁「港嘢」亦推出「開門七件事」新春福袋,反應熱烈。
土作坊有機賀年糕點
截單日期:1月28日(今日)
http://greenshop.sjs.org.hk/catalog/index.php?cPath=20
港嘢「開門七件事」新春福袋
截單日期:1月31日(周日)
https://www.facebook.com/kongyeahkongyeah
認住標籤 年年有「魚」
新年總會大魚大肉,想年年有「魚」,就要吃得環保。世界自然基金會建議大家購買海鮮,最好揀印有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ASC)或海洋管理委員會(MSC)等標籤產品。基金會提醒,若無法判斷捕獲方式,可按原產地決定是否購買,日本、澳洲及加拿大的漁業較有保證,詳情可下載「海鮮選擇指引」手機程式(圖)。
記者:陶思敏
攝影:鄧鴻欣、徐振國
編輯:謝慧珊
美術:楊永昌
場地提供:TBG Mall